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甸甸文集最新章节!
甸甸
法不孤起,仗缘而立。
如果我不认识郑会芳,那么至今,洛阳对我来说仍然是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
此刻,当我撰写这篇游记的时候,距离从洛阳回来已经10余天了,感觉整个人都没有完全从洛阳回来,洛阳像似恋人一般,把我的魂勾留住了。我是真的爱洛阳,真的爱!
1995年,我在台湾出版了安世高大师传一书,这位安世高是汉朝时伊朗国的国王,但他不爱王位,把国王的位置让给了他的叔叔,而他自己却一路东游,来到了当时的中国洛阳,就在白马寺里翻译佛经,他被称为“佛经汉译第一人”我把他的一生行状写成一部书,在台湾出版后,我就想到洛阳的白马寺去看一看,亲自体会一下安世高度过后半生的寺院环境。尽管有一个愿望,但一直没有达成,也许是机缘未到吧。
2008年,我在上海参加了某公司举办的培训班,为期三个模块,即三个月内有三次课程,每次是五天。就在那个培训班上,我与会芳相识了,并且同住一个房间。接下来的两个月,会芳先我而到,她已经开好房间了,然后电话告诉我说,房间订好了,让我继续跟她同住,我很感动,感动于她的真诚,感动于她的热心,感动于她对我的一切好!同住的每一个晚上,她几乎都会跟我说话,或者听我说话,不厌其烦地听我说话,都凌晨了,她还一个劲地要我说话,如同妹妹跟姐姐似的,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事,这情景让我一直忘不掉。在今生,我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但会芳就这样走进我的生命,让我存留着这一抹难得的美好回忆。
那三个月的时间很短,但我与会芳结下了长长的情义。自那以后,她曾经带着先生张战利、姐姐以及朋友来到杭州,我们一起到杭州喝茶的最佳处——永福寺喝茶,然后又到著名的龙井村吃农家菜。那家店里,有我的朋友阿平,他是个来自贵州农村的小伙子,在那店里打工。他多才多艺,无师自通地学会了舞蹈,各种舞都会跳,又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民族乐器如葫芦丝、笙等,甚至随便从树上摘下来的叶子都能吹奏出美好的音乐。那天,我们边吃饭,边看阿平穿着民族的服装表演,非常美好,这一幕至今难忘。
会芳他们回去后,几乎年年,她都请我去洛阳作客,我也几乎年年都答应去洛阳,去看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可年年都错过了,不是事儿多,就是怕独自远行,家里人不放心,就这么拖着,一拖就是五个年头!2012年年底,我就收到会芳给我的短信,让我一定要去参加2013年的牡丹花会。从此以后,她就开始倒计时,隔几天,给我一个短信:莲姐,离洛阳牡丹花会还有几个月几天。直到最后一个月,她几乎是隔天或天天发短信给我。这份真情令我动容,我若今年再不去,连我自己都觉得不仗义了,我一定前去洛阳赴她这个牡丹花之约!最后,我的侄女娜娜看我一个人去挺孤单的,便答应陪同我前往,让我家人好放心。娜娜心善,陪同我遂了“洛阳行”之大愿,感恩不尽!
定下了时间,2013年4月15—18日,买好了火车票,15日下午17:34分。我早早去火车站取了票,坐在边上的肯德基里等着娜娜从单位赶来。这些天正逢n7h9禽流感盛行,故我们只吃了与鸡无关的一些食物,然后上了火车。买到的车票是硬卧,我在下铺,娜娜在上铺。上车时,仍是白天,我们就坐在下铺聊天,我的正对面坐着的是一位洛阳的大姐,因儿子在杭州工作,故常往来于杭州与洛阳之间,对车上的事情很清楚,她说这趟车到了郑州之后,直接开到洛阳去的,故不需要另外买车票的。而我们早就预买了从郑州到洛阳的动车票。听说这趟到郑州的列车老要晚点,故从郑州到洛阳的票往后挪了近两个小时,我们这趟车到郑州的正常时间是翌日早晨7:15分,而我们买的从郑州到洛阳的票是九点。洛阳大姐说这趟车可以直接开到洛阳,我们的心一下子就定了下来,不需要奔波的感觉是很好的。那晚,我们就在车上睡了一夜,我这人到哪儿都没关系,只要能躺下来,都会睡着,而且睡得很好。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六点多了,洛阳大姐已经在吃快速面了。起来洗漱完毕,我与娜娜吃了早餐,不多久就到了郑州车站,这时候只有7:30分左右。晚点的点数相差不多。洛阳大姐说等下我们要从卧铺转到硬座去,然后补票。列车员让我们出得列车,从站台走到另外的车厢去,原以为很空的,没想到一下子进来许多人,他们都买了票,有座位的。弄到最后,我们都没位置了。我与娜娜看看时间还早,就决定坐郑州到洛阳的动车。我们俩转到了另一个站台,等待着动车的到来。九点的动车,坐到洛阳龙门一个小时不到,感觉只过了一忽儿。出站台,战利与会芳两夫妻已经在等候了,几年不见,他们俩一个更漂亮了,一个更帅了,岁月并没有从他们脸上留下什么痕迹,倒是让我感觉到他们身上的正能量比以往增强了,心里欢喜。车到他们家,把行李放下。坐着聊了会儿天,就到他们家附近的一家餐馆吃中饭,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差不多都已定好了,几个名胜景点是必到的,如白马寺、龙门石窟、少林寺等,另外,洛阳的牡丹花是断然少不了要看的,洛阳水席是少不了要吃的。以下就将观看过的几个景点以及吃过的洛阳水席作一点简单的介绍,写一点自己的观(尝)后感。
白马寺:中国第一古刹
到洛阳的当天,用过午餐后,我们就驱车去白马寺。一路上的心情无法形容,感觉是去赴一个早就说好的约定,感觉汉朝时的安世高就住在白马寺里,似乎正煮着茶等我前去品茗。
中原气象,确乎与众不同。一个寺院居然造得跟皇宫似的,寺前建有类似于“金水桥”那样的桥梁,寺门前塑有白马,使得白马寺显得相当庄严。站在白马旁边,寺院门前,我们留了影,不说到此一游,而是真的来过,用心体会过,用情浸润过。
白马寺距离洛阳城东12公里处,北依邙山,南接洛水,系中国佛教之发源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已历1900余年历史。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称为“释源”、“祖庭”成为中国第一古刹,同时也是世界著名之伽蓝。整座寺院座北朝南,总面积达200余亩,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4a景区(点)。
对于白马寺的来历,源于汉明帝刘庄的一个梦:“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欣然悦之。明日,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于是,明帝派了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历年经月之后,蔡愔、秦景不辱使命,取回了佛经,并与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东回洛阳,藏经于鸿胪寺,并进行翻译工作。为了使佛经的翻译工作能够更好地进行,明帝于次年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建一寺,因佛经是白马驮来的,故名此寺为白马寺,白马驮经的故事流传甚广。寺之本义是官署,因摄摩腾、竺法兰是外宾,为示礼节,仍称新居为寺,自此佛教建筑全都称寺。
不依国主,则佛事不立,确然信矣。明帝的一个梦,居然成就了后来一系列佛教事业,此何幸耶!
白马寺建立后,经魏晋南北朝,佛教发展迅猛。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因皇室崇佛之风盛行,上有所好,下必从之,故洛阳一带无不大兴佛寺,北魏时的洛阳“招提栉比,定塔骈罗”佛教妙景极一时之盛!北魏的杨炫之撰写了洛阳伽蓝记一书,他用生动华丽的语言摹写了洛阳1000余所寺院中重要的40座寺塔园林,并将其中的寺院通过各种手法描绘得壮丽华美,灵秀动人,使人如临其境,领略到了北魏佛教盛时的繁荣景象,看到当时社会崇佛是何等之热烈,当时佛教建筑艺术之高超,已经达到了惊人之地步。北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是现今有遗迹可考的中国最早的佛塔之一,但凡提到中国建筑史,无不以它作为一个典型例子。至今仅存塔基,所幸洛阳伽蓝记对它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描写,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有一个疑问:汉朝的安世高明明在洛阳的白马寺翻译佛经的,可是,白马寺的介绍里偏偏没有他,不知何故?暂存一疑,留待以后再释。
历朝经代,白马寺屡毁屡建,但寺址从未变动过。七世纪下叶,唐武则天时,寺主僧薛怀义受到武则天的宠爱,寺院盛极一时,寺僧多达千余人。然经唐代的安史之乱与会昌法难之后,白马寺首当其冲,受到极大的毁损,面目皆非,正如唐诗中所说的那样:“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宋朝时,白马寺得以重建,其规模超过前朝“鼎新伟构”“更类天宫”如今的白马寺之建制奠定于16世纪上叶明嘉靖时和17世纪清康熙时重修的“白马禅林”1961年,白马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之后,对它的重视与保护不可谓不力,以至于达到目前这种规模:占地面积40000平米,百余间殿堂成汉地佛寺比较典型的纵轴式布局,主要建筑位于南北中线上。山门内之两侧各有一座石碑,东侧的洛阳白马寺祖庭记碑,系元代高僧文才撰写,文采斐然,书法飘逸,堪可一观。过歇山式天王殿,进得大佛殿,只见释迦牟尼佛端坐莲台,右手拈花,面带微笑。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不列坐,迦叶、阿难两位弟子旁立,背后有两位天女随侍。左右高悬钟鼓,幔帐垂挂,香案上五供齐备,案台前薄团排列,整个殿宇看起来庄严肃穆,如临灵山法会,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拈花一笑之禅境仿佛再现,当时如同亲临灵山胜会,好不欣喜!
我早就知道“白马钟声”为洛阳八景之一,果见白马寺大佛殿之东南角有一口明铸铁钟,据说重达2500公斤,上镌铭文: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感觉这口钟就是度人的法具了,真想上去敲上一敲,但寺院敲钟是不能随便乱敲的,只得按捺住冲动,望着钟楼的钟,想像着自己已经上去敲过了。
大佛殿之后是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当然三世佛有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之称,此为赘述。大雄宝殿内的两侧分列十八罗汉,别小看这些罗汉造像,它们是元代用夹纻干漆造像工艺塑造而成,相当稀有。夹纻干漆造像之法,主要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裹裱,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此种夹纻干漆造像,历史悠久,盛于隋唐,宋后则渐渐失传,存世造像极为罕见,故此寺的十八罗汉像就显得更加难得与珍贵了。
白马寺最后面的佛殿是毗卢阁,此阁初建于唐朝,筑于清凉台上。清凉台由青砖砌成,高近七米,长约九米,宽约三米。毗卢阁内供释迦牟尼的清净法身毗卢佛,旁立文殊、普贤两位菩萨。阁后壁镶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经。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阁台上毗卢阁与周围建筑,自成格局,构成一小型庭院,院中一泓池水,莲花朵朵,古柏数株,蓊蓊郁郁,清爽宜人;从台下望去,整座庭院若悬空中。清初释如琇曾撰联道:“台洒法雨柏翻风果有清凉气象,阁显山光池吞月混是毗卢法身”坐在清凉台上,我觉得此时适合诵读一首诗,即河南商丘的黄灏先生游白马寺有得:
昔从白马助开宗,始解人间物象空。
接引殿消辛苦泪,清凉台少脂粉风。
穿梭惟见腹肥大,鱼贯难知运塞通。
谁识二僧真境界,慈悲教与佛相同。
不曾想到的是,唐朝宰相狄仁杰的墓居然就在寺内!
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号德英,系唐朝武周时的著名宰相,此人刚正廉明,执法甚严,以身护法,颇享盛名。他担任大理丞时,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审理了无数错假冤案,并举荐了不少好官员,如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干练官员,时有“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之说,但他并不以此为忤,说:“举贤为国,非为私也”他所推举的皆是唐朝中兴之臣,朝中政风为之大变。狄仁杰是出名的敢于犯颜直谏者,力劝武则天续立唐嗣,武则天接纳了,唐祚得以维系。狄公一生,可以说是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功臣。故将其墓地择在白马寺内,那是最好不过的了,朝他鞠上三躬,以表敬意。
过此墓,欲去拜谒齐云塔。早就得知此塔有名,原与清凉台、腾兰墓、断文碑、夜半钟、焚经台合称“白马寺六景”此塔为方形密檐式砖塔,边长7。8米,身高35米,上下共达13层。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塔檐翘角挂有风铃,风过处,铃声叮噹,清脆悦耳,胜过天籁,此为一绝。千百年来,洛阳流传着一句话:洛阳有座齐云塔,离天只有一丈八。
洛阳的白马寺创下了国内许多“之最”粗粗地数一数就有十大之最:
1。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2。中国第一古塔——齐云塔
3。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
4。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禅居于白马寺
5。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
6。中国第一译经道场——白马寺之清凉台
7。第一部汉文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译于白马寺
8。第一部汉文佛律——僧袛戒心译于白马寺
9。第一座传戒道场——白马寺
10。第一个汉人出家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历代文人雅士爱游白马寺,游过之后,定会留下诗句。唐朝的王昌龄有诗曰:
明月欠古寺,林外登高楼。
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
古人咏白马寺者众,今人亦有咏白马寺的,我最为钟爱的是网名为烟绿指冷所作的白马寺赋,因通赋辞情并美,行文大气,游过白马寺,不读此赋,实乃人生一憾,故不愿独乐,随录全文以享同好:
中华释源,大乘祖庭。白马驮藏,高塔齐云。法海出谈禅之悟,浮屠来贝叶之经。开般若之慈坛,归航彼岸;延殿宇之香烟,供养至尊。宝铎和风,有天女而散花;莲台演法,见洛水之霞明。增利乐之福慧,培庄严之善根。起正道而合德,知大觉而有情。叩之而甘露普降,祈之而洪钟长鸣。斗拱华盖,奉卧玉之佛;飞檐挑角,列听法之星。
伽蓝寒暑,凌春露而共秋霜;沙门感梦,弥雾蔼而并玄黄。十古兴衰,莲台永壮;百代更替,佛法益昌。永平求法兮,摄摩腾寒风而驱雁;丹阳受道兮,徐州牧锦采而金装。佛法宏而钟磬濯耳;云霞散而舍利生光。尚仁慈兮,佛道流通之渐;贵无为兮,宫中立祠之昌。颖川受戒,佛仪戒僧之凛凛;陈思读经,般若道行之茫茫。安贫乐之道,捐王位之荣。繁会竞山中之影,招提写天上之章。四谛弘法,堂宇藏天宫之妙;五戒收心,经函放日月之光。
丝竹悠扬兮僧侣唱,梵声飘渺兮袈裟收。金桂飘香兮,韵沉三秋之静;高楼掩日兮,荫蔽万古之幽。承星月兮福田之所,鉴古今兮圣教之瓯。青牛漫说于函谷;白马亲从于天岫。烟波浩渺兮,荷一笠苍月;世事交替兮,笑万载春秋。登高望远兮,叹洛阳之恢宏;颔首思今兮,感风流之人物;掩卷祈新兮,窥江湖之明媚;执笔忧下兮,惜几番之飘流。
名刹经风雨,青山卧白云。大兴土木兮,灵台遍立;任听出家兮,释主齐君。太宗立刹设译场,武周跑马关山门。修而毁,亡而葺;兴而废,败而尊。虔诚者丹心可鉴,玩赏者意气方陈。拜佛坛兮清杂念;洞佛偈兮涤俗尘。万像森罗兮通冥府,众生普渡兮指迷津。
故游洛阳古都,可赏牡丹之华贵,龙门之伟奇,不可不赏白马寺之雄浑壮美。遣兴抒怀,歌诗一首。诗曰:
千年古刹笼氤氲,白马悲风疑似真?墓冷腾兰双圣魄,台空武后旧靴痕。
佛堂幽寂禅声动,云塔孤高洛水巡。烟雨几番凌胜迹,菩提依旧了无尘!
游完白马寺之后,本应该前去洛阳牡丹园观赏牡丹的,然因白马寺内遍植牡丹,各色花朵齐齐开放,红色的、白色的、粉色的、紫色的、暗红色的、黑牡丹等品种众多,花朵大且硕,且正是盛开时节,遂将原本计划中前往洛阳牡丹园的行程取消了。不过,在此,仍将洛阳牡丹园这一课补上。此园位于洛阳王城大道、机场路与310国道交叉口,交通相当便捷。洛阳牡丹园所在区域系洛阳牡丹之原生地,是隋朝西苑、唐朝神都园之旧址,是我国最早的牡丹种植区。而宋、而明、而清、而民国、直到建国,此区域均是牡丹品种园。北宋时的董氏西园就在牡丹园内。明朝崇祯年间,洛阳名士李献廷在董氏西园旧址上建起李氏花园,名重一时,成为清朝乃至民国时期洛阳最大的牡丹园。建国后这里先后被改名为郊区苗圃牡丹品种园、国家牡丹品种基因库。2003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洛阳国家牡丹园”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牡丹观赏区。国家牡丹园浓缩了源远流长的洛阳牡丹文化,传承了千古名园的地域文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届知名人士、国际友人曾来牡丹园赏花。原国家领导人彭冲亲笔为本园题写园名。园中的千年凤丹林,乃是宋朝董氏西园和明清李家花园之遗物,其中的一株“千年牡丹王”系隋朝西苑遗物,堪称洛阳牡丹之“活化石”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时期,到了宋朝,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说了。人们形容洛阳牡丹往往会用“焦骨芳容,富丽端庄”等词语,他花均以本名,唯有牡丹独言花,故有“花中之王”的美称。历代文人歌咏牡丹的诗篇叠出不穷,其中尤以唐代诗人刘禹锡赏牡丹一诗最为出名,诗曰: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文人们爱用牡丹比喻绝色女子,更用牡丹形容富贵荣华。宋代的欧阳修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可见得,牡丹在他心目中的份量!
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这座古老然又焕发出新生命的城市——洛阳,在我眼里,气象万千,雍容大度,国色天香所体现的不仅仅是牡丹花,更有那历朝帝都凝聚而成的人文积淀。
夜游龙门石窟,如入佛国
中国有四大石窟最为有名: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四大石窟中,我只去过敦煌石窟,那是1999年,人们疯传世界末日到来的那天,但我那天在敦煌,压根儿不知道那天满世界的人在疯传末日的事情。我只倾情于石窟艺术的欣赏,从这个洞窟进去出来,又从另一个石窟进去出来,感觉是从一个朝代出来进入到另一个朝代,季节是也是从夏天到秋天,一忽儿热,一忽儿冷。穿梭在时光隧道之中,世界末日的感觉一丝丝都感受不到。佛教有云:万法唯心,信然!
此次去洛阳,龙门石窟是必造之所。之前我在网上看过游客们的评价,说去龙门,最好是去观夜景,否则,等于白去。我对此说法存着半信半疑之态度,总觉得,世界万物,其面目于白昼,于夜晚,定然会有所区别,但总不至于相差太大,即便有差异,恐怕也只是灯光的效果吧。
那天,游完白马寺,赏完寺内的牡丹花之后,在寺外的购物点逛了一逛,我买了一个核桃木制作的“福”字工艺品,另外,还买了不同花色的牡丹花种子。战利、会芳夫妇觉得时间尚早,便领着我与娜娜到了龙门石窟。感觉坐上车没说了几外句,就到了龙门石窟的停车站。下得车来,才发现此处风景独好,居然在中原大地的马路上,植满了依依的杨柳,这让我一时间颇感恍惚,此处何处?怎会有身处江南的感觉?这里的杨柳与江南的不同,柳条儿较硬,在风中飘拂,感觉不柔美,当然这是当初的感受,渐渐地,我看到了与江南相同的柳树,一样儿的随风拂柳,一样儿的婀娜多姿!
这种感觉是很有意思的,我原先的想象中,中原地区的风景应该是灰蒙蒙的,苍茫茫的,植物都长得不好,不绿,不媚,不柔。而其实,我错了,当我一踏入洛阳城,就知道我的感觉错了,整个洛阳新城的绿化出奇地好,跟江南的园林相仿佛。当我说出这个想法时,战利说,这里的许多植物均来自南方,如江浙沪一带。难怪!真好!处处是江南,处处是园林!
从停车场下来,我们坐观光车到景区。下车后,一路步行过去。一条伊河,自上而下如同一条白练,流下来流下来,河两岸分别是龙门山与香山。龙门石窟就位于龙门山上,此处距离洛阳城南12公里。不来不知道,来了吓一跳,原来,这里的石窟历史与规模均出乎意料之外,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4),自北魏至晚唐的400余年间,古代匠师们在这两座山上凿窟建寺,使这里成了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的宝库。龙门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97000余尊佛像,1300多个石窟,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窟,长宽各30米。到了北宋,石窟佛像已达100000余尊,窟龛2300余个。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何以会如此著名?源于此处的石质十分优良,适宜雕刻,雕刻匠们纷纷择此地而塑佛像。站在伊河岸边,看着龙门山上星罗棋布的石窟眼,简直如同一座座密集的蜂房!在龙门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了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大佛,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座只有2厘米,堪称微雕。
龙门石窟与皇家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祈福而造像之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行为、文化、宗教的综合体现。可以想象,在北魏乃至隋唐,举国崇佛的现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之地步。但凡大至国家,小至家庭,均可以在此造像以祈福。
最值得一提的是奉先寺这幅艺术杰作,尤其是中间那尊高大的卢舍那大佛之雕像,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
佛有三身: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即大日如来,是中道之理体,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有“光明遍照”之意,又作“净满”报身处于实报庄严土;应身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了,表示随缘教化,度脱众生而现的佛身,特指释迦牟尼佛的生身。
奉先寺的卢舍那佛雕,实可谓佛雕艺术品中之精美绝伦者。此窟开凿于唐高宗初年,咸享三年(672),皇后武则天施脂粉钱两万贯而雕刻,于上元二年(675)功成,长宽各30余米,气势宏大,规制不凡,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的佛像雕刻艺术之特点,体态丰润,面额饱满,头上发纹呈波浪形,两耳下垂,双眉如月,目光俯视,面部表情安详宁静,温婉动人。衣纹线条简朴无华,却显得异常圣洁。有人评价此尊佛像说:“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奉先寺除了卢舍那大佛外,两侧有其弟子迦叶与阿难以及胁侍菩萨、力士、天王等的雕像,应该说这是一组雕像群,有的雕像慈眉善目,有的雕像虔诚有加,有的面目狰狞,有的咄咄逼人,这些形象各异的造像,愈加衬托出卢舍那大佛的慈祥与圣洁,使得这一艺术形象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更令人难忘的是夜观这座大佛。记得那天游完整座龙门石窟,时间还不算太晚,大约在六点左右。是打道回府,还是观看夜间圣景?战利、会芳两夫妻的态度相当坚决,坐等夜色降临,定要观看完龙门夜景再回家。步行通过伊河桥到达对岸,正对着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处,有一个很大的平台,那是观看夜景最佳的地方。我们就坐在那个平台的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太阳落下山头,慢慢地体会到夜岚一点点地渗透到伊河两岸的山色中、水光里。夜幕降临,那是相当神圣的一刻,以前很少有这样的经历,静静地等待夜色的降临,静静地等待华灯初放,静静地等待黑暗替代了明亮,静静地看着山色、水色、天地之色都慢慢地进入恍惚的奇妙境界中去。
夜色完完全全地吞噬了光明。渐渐地,对面的卢舍那大佛却一点点地亮了起来,先是朦胧的,模糊的,慢慢地,佛像清晰了起来,不但清晰了,而且还穿起了衣服,红色的,甚至连脸色都变红润了,好神奇呵!我们的心一下子激动起来,没想到夜景中的佛像是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原以为,灯光往佛像上打,至多使佛像变得明亮清晰,如此而已,不曾想,效果却是如此惊人与不可思议。今夕何夕?整个人恍兮惚兮,出入佛国。
据有关部门介绍,龙门石窟夜景的开发,前后经过3年多时间的认证,总投资480万元。整个景区共设大小灯近3000盏,最大功率者达2500瓦,最小功率者达7。2瓦,整个灯带长度为5370米,龙门山被灯光点缀得无比华美,无比夺目。这是采用十分先进的智能网络技术,在遵守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为依托,集中运用各式各样的现代灯光技术,把龙门石窟的夜间景观作了彻底的诠释与烘托,使得这一石窟在国内众多的石窟艺术中脱颖而出,魅力非凡。同时,为了活跃氛围,伊河中会出现9组27朵大型莲花灯,微风荡漾在伊河上,莲花灯随波飘荡,散发出别样的神韵。更令人称奇的是,站在龙门山对面观看整座灯光中的龙门山,简直就是一座卧着的观音菩萨,她的一半身子在岸上,一半身子在水中,头朝北且戴着高冠,双手合十,盘腿坐于莲花宝座上,眉眼分明,形象逼真,倒映在伊河中,庄严慈祥,让人无不起敬仰膜拜之心。
龙门石窟除了奉先寺之外,另有几个著名的洞窟,如宾阳洞、古阳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药方洞、老龙洞、惠简洞、看经寺等,此不一一赘述。
这里想提一下香山寺与白园,尽管这两处当时因时间太晚、工作人员已下班而未能前去观看,但我仍然从一些史料中了解到了这两个地方的大致情状。
香山寺与龙门石窟西山窟区隔河相望,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唐垂拱三年(687),有一印度高僧地婆诃罗圆寂于此,为便于安置他的遗骸,遂重建此寺。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于洛阳,敕名此寺为“香山寺”并拨款重建,使得该寺气象恢宏,寺阁巍巍,殿宇凌云,觉得武则天喜爱,她常于此寺的石楼坐朝,留有“香山赋诗夺锦袍”之佳话。宋代的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十一中记载:“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赐之”唐代是诗国,诗风甚盛,武则天本人亦颇爱诗,更爱才,对胜出者“赐以锦袍”锦袍虽算不得贵重奖品,然却荣誉至高,又是武则天牵头搞的诗会,那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的左史东方虬作了一诗:“春雪满空来,触处如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诗是好诗,武则天觉得不错,遂将锦袍赐给了他。谁知东方虬落座未稳,其他诗人逐一诗成,大家争相诵阅,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水平远高于东方虬,在众人的力荐之下,武则天不便拂逆大家的心意,只得将已经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转赐给宋之问。如此一来,宋之问是高兴了,可东方虬则难堪了,已经到手的锦袍转眼间到了他人手里,其难堪之情状可想而知。然不管怎么样,这桩事情成了一段佳话传至如今,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这件事,仍不失为一件雅事。武则天有水准!
唐大和六年(832),白居易当了河南尹,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亲撰修香山寺记,开篇即道:“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可见,香山在他的眼里是十分诱人的,他自号“香山居士”欣慕佛教的同时,还搜集了5000多卷佛经藏入寺中。他还是“香山九老”之一员,他退养山林之后,寄情于山水,更常住于香山寺内,于74岁高龄,与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6人先是结成了“尚齿七老人会”后来,又有百岁老人李元爽、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号称“香山九老”
白居易住在寺内,吟风赏月,慕恋清幽,曾作香山寺二绝,是其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其一
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其二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做此山僧。
白居易在此所作的800首诗汇集12卷,名曰:白氏洛中集,藏于香山寺藏经堂内。会昌六年(846),白居易于洛阳履道里私第去世,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
如今的香山上有白园胜景,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是游览的好去处。他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白园内的诗廊非常有特色,共立石38块,由国内名家书写,行、草、篆、隶齐全,既可以欣赏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领略书法艺术之美。日本书法廊是为中日书法交流而建,多为当代日本书法名家之作,于2000年3月建对外开放。
之后,而宋、而元、而明、而清,香山寺代有兴废。清乾隆皇帝曾巡幸过香山寺,留有“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之句。他作有香山寺二首,镌刻在石碑上,即“乾隆御碑亭”里的石碑。民国时期,具体的时间是1936年,曾对此寺重修过,同时,寺内建有一幢两层小楼,是为庆祝蒋介石五十寿辰而建。他和宋美龄在此避暑多次,故此小楼被称为“蒋宋别墅”
这座别墅,却在30年后成了一位将军的牢狱,这位将军就是1968年被林彪集团迫害的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杨成武(1914—2004)于1929年加入闽西红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团长,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他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而1968年,他被羁押在这座小楼里,毫无自由可言,连房门都不出一步,夏天蚊叮虫咬,冬天手足溃烂,均得不到照顾,甚至连他母亲临终前想吃一只鸡蛋都未能如愿。杨将军在此度过了两年多时光,那是比地狱还苦的日子,过的是非人的生活。此后,杨成武曾担任过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忆长征、战华北等书。2004年2月,杨成武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建国后,香山寺进行过多次整修,尤其是为了实施“旅游强市”的战略,拓展龙门石窟景区的观光项目,丰富香山寺的文化内涵,提升香山寺的旅游品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洛阳市委、市政府及龙门石窟管理局依据龙门石窟区规划和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投资了600万元,于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对香山寺的改造,历时100天,创造了中国寺院速度之最。这也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修复,新香山寺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别墅、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游步道等,将这座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寺院,挖掘出深厚的文化内涵,焕发出勃然生机。
网名为特尼贡的一位先生写了一首龙门石窟的诗,我颇心爱,欲引之作为本节之殿:
奇迹的光辉飘散河畔
从未被农人关注
古老智慧的节奏
以永远凝滞的形态诉说往昔
有谁能读透这段颂辞
危岩上的美丽与怀念
犹如一个感伤的人
翻诵于内心的隐秘
残缺的真实存在于山上
游人如蚁
创造了神奇的人长眠何处
视线中已不见悲凉的血迹
少林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古刹
对于少林寺的认识,最早基于1982年香港中原电影公司摄制的彩色宽银幕功夫片少林寺,此部影片在当时播映后,轰动一时,在香港更是火得不得了。正是由于这部影片,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功夫影星,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了一股新风格之武术电影热潮,并在中国掀起了强大的武术热。影片主题曲牧羊曲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的热门歌曲。至今想起来,那首歌的歌词如同被清水洗过一般洁净,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举起鞭儿/轻轻摇/小曲满山飘满山飘”现在的流行歌曲之歌词我大都不懂,也不太愿意去懂,因为我感受不到那份发自内心的洁净与神圣,那份来自自然的芬芳与天然。
自少林寺电影之后,又拍摄过诸多影片与电视剧,如龙在少林、少林豪侠传、少林俗家弟子、少林童子功、少林真功夫、少林活宝贝、少林足球、木棉袈裟、洪熙官之少林五祖、新少林寺、少林武王、少林寺传奇1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2之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寺传奇3之十八罗汉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少林题材则更多,此不絮述。
且说少林寺。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市西北13公里之中岳嵩山西麓,背依少室山五乳峰,四周山峦相连,峰峰环抱,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两山各拥三十六峰,且峰峰有名,错落有致,形成天然屏障,此寺座于竹林茂密之少室山五乳峰下,故名“少林”北魏永平元年(508),中印度高僧勒拿摩提(?——约515)从古印度东游来到嵩山少林寺,此人道术高超,记忆惊人,能背诵一亿首偈语,兼善“五明”到少林寺后,被跋陀安排在大翻经堂翻译世亲菩萨所造的十地经论十二卷,随后还翻译了毗耶沙问经、龙树菩萨和香方法华经论等经书。译经之余,还向弟子们传授他的禅法,对推动中印两国的佛教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与勒拿摩提同一年来到少林寺的是北印度高僧菩提流支,他是大剩瑜珈佛教学者,博通经、律、论三藏,堪称“三藏法师”同时又精通密宗教法。北魏永平元年(508),他从西域来到洛阳,受到魏宣帝的隆重接见,并为他提供优越的译经场所。菩提流支带来的梵文经卷多达万夹,他首先选择瑜伽系的重要经典进行翻译。朝廷对于他的译经非常重视,选拔了先已来华的著名高僧勒那摩提和佛陀扇多与他合作,还专门拨给通晓佛学的僧侣和儒士1000多人作为译经助手。开译的第一天,宣武皇帝亲临译场,亲自担任笔受,第二天起才由僧人僧辩等接替笔受工作。经过3年多的辛勤劳动,译出了究竟一乘宝性论4卷、法华经论2卷、十地经论12卷、宝积经论4卷等瑜伽系重要著述,多属瑜伽学的开创者无著、世亲的作品。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分别培养出了一大批“地论师”形成了在北朝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地论”学派。菩提流支也成为主张佛性始有、判教为五宗的“地论”学北道派之祖师。
来自南印度的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到少林寺的时间是北魏孝昌三年(527),当时少林寺已成为北方佛学之重镇,但达摩祖师来此之目的,是来寻找禅宗传人,一时没有机缘,他便在嵩山脚下面壁九年,首创禅宗,在少林寺广招信徒,弘扬禅法,传衣钵于二祖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536)圆寂于洛滨,葬熊耳山。达摩被中国禅宗奉为“西天第二十八祖”和“中国禅宗初祖”祖师西来之意,为历代禅门学人参究的一个重要话头。达摩的禅法是以“壁观”为中心的“二入四行说”二入即理入、行入。理入的意思是对大乘佛教理论的思考;行入,就是实践。四行,就是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法行,这也是壁观坐禅的实践方法。二入四行禅法之特点,是在记性信仰时不离佛教的标准,悟入之后,就不再凭借言教,而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因为有了达摩,少林寺才有“第一祖庭”或“禅宗祖庭”之称。
寺院的建筑大致相仿佛,但少林寺的寺宇还是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少林寺的山门上匾额“少林寺”三个字居然是清朝的康熙皇帝所题,这很难得。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喜欢出游,更喜欢到处题词留字。而康熙皇帝却很少题词,故他的字实可谓“一字千金”入得三门,即能看到人行道两旁竖有不少碑林,这些碑林大多反映着与世界各国往来的一些信息,若能细细地一块块细阅读倒是不错的,惜乎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阅读,只能粗泛地游览一下。右前方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正欲前去抚上一抚,有人叫道:不要摸不要摸,这是一棵光棍树,摸了要打一辈子光棍的。这是何故?原来这种树是雌雄异株,两棵树种在一起才会结果,而这棵树种在这里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因没人牵线,至今未能成家,故被称为“罗汉树”或“光棍树”左边是锤谱堂,据说三分钟就能学会少林拳,有不少人纷纷前去一试。穿过天王殿,有一块碑值得一看,这块碑是少林寺最有价值的碑,叫“太宗文皇帝御书碑”已有1200年的历史了。记的是啥呢?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救驾有功的13棍僧的战功而立的,记载着13棍僧的名字与这段历史,少林寺的电影情节源于此。寺内有大雄宝殿,不足不奇,倒是殿之台阶下有一口大锅令我着迷,此锅是用来作什么的?这么大一口锅总不会是用来做饭的吧?那么它是用来防火的?一问,才知道它是用来炒菜的。此锅铸于明万历年间,少林寺和尚勤于练功,做菜的和尚没时间练习,就在此锅上方横一根梁子,做饭的时候,僧人用腿倒挂在横梁上做饭。都说少林功夫厉害,原来连做饭的时间都不会错过,台上数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经过藏经阁,即是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清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曾经在此住过,故又称“龙庭”方丈室内有日本人于1980年赠送的达摩铜像,东侧立弥勒佛铜像。墙壁上的“达摩一苇渡江”图,形象生动,艺术造诣颇高,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值得一提的是“立雪亭”
这个亭与禅宗二祖慧可有关。慧可(487—593),河南成皋县人。自幼聪慧,广涉儒籍,尤精诗、易。后觉得“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遂转向佛理,悉心钻研,颇有心得,立志出家,遂到洛阳龙门香山寺师从宝静禅师学佛,取法号神光。当年,达摩大师在南京与梁武帝论佛之时,神光曾与达摩有过交会,那时的他仍有傲气,达摩对他印象并不好。有神人对神光点破了达摩的祖师身份,他后悔自己粗疏并追随达摩到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终日面壁坐禅,神光随侍其后,悉心照料,然并未获得达摩的好感,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了。因他知道“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时值寒冬,大雪飘飞。达摩在洞内打坐,神光在雪地里站着,双手合十,恭敬有加。渐渐地,大雪落满了神光的身体,他变成雪人了,但其虔诚之态没有丝毫改变。达摩看了不忍心,问他:“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神光说:“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言下之意,神光觉得达摩是嫌自己不够诚心了,唰!他取出戒刀,砍断了一条手臂,血溅空中,如同天空下着红雨。达摩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打动,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遂将衣钵、法器传给他,并为其取法名:慧可。
慧可成为达摩的嫡亲弟子了,但有一事未明,问达摩道:“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摩道:“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说:“将心来,与妆安。”慧可沉吟良久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说:“我与汝安心竟。”慧可言下大悟。原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安与不安,纯是妄想。开悟后,慧可并没有离开达摩,而是在他身边继续侍候了六年之久。最后,慧可成为中国禅宗二祖。如果从中国人这个身份来说,慧可实乃是禅宗初祖。
“立雪亭”门翕上悬挂的匾额“雪印心珠”四字系清乾隆皇帝御笔亲题,字体遒劲,气势豪迈,为此亭添了不少皇家之气。
往回走时,最爱那些古老的树木,虬枝错杂,强烈地显示着年龄与历史。那些树皮被岁月打磨成龙纹图案,如果不看树叶,仅看树杆,与老龙皮无异。寺内有罗汉树,也有连理枝。更爱行道上刻道的莲花图案,人行其上,颇有步步莲花之感,顿时有入净土佛国的庄严之感。我还特地等游客们走过去,留下一条长长的莲花步道,举着相机,恭恭敬敬地拍摄了下来。写作空余,打开来看看,仍有如入佛国之感。
在寺内请了不少佛珠,回去好供养好友亲人。战利夫妇又请我们在寺内用了素斋。出得斋房,看到寺院方丈释永信站在院内,不少嘉宾轮流与他合影留念。战利说:莲姐,你也去跟法师拍一张照吧,作个留念。然而,旁边的工作人员却说:法师这是接待外宾,你不能与他拍照。既然如此,也就作罢。其实,对我本人来讲,也是不喜欢随便与法师合照的。我跟他不熟悉,拍了照又有何用!
出得三门,往塔林方向走去。在去少林寺之前,我就想去塔林拜瞻历代祖师大德。这是我国最现存古塔群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古塔群,总面积14000余平方米,是历代少林寺高僧之坟茔。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级到七级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层级、形制是根据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学造诣、佛徒数量、威望高低、经济状况及历史条件而定的。塔林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0余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和宋代不详的塔。塔林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雕刻、书法、艺术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宝藏。
出寺向西北行一公里,便是初祖庵。此为纪念达摩上山修行而建。殿内梁柱用16棂石柱和弯曲圆木叠成,柱上雕刻的武士、游龙、舞凤、飞天、凤戏牡丹、群鹤闹莲等图,工艺精湛,神态逼真,体现了宋代中叶绘画和雕刻技艺的高超水平。大殿东南的一株古柏,相传为禅宗六祖慧能所植。殿后有两亭,内有宋代书法家的碑石四十余品。初祖庵不远的五乳峰中有一“达摩洞”洞内有“面壁石”一块,惜乎已毁于兵火。二祖庵位于钵盂峰上,庵外有古柏及唐、元、明代砖塔三座,庵南有一块巨石叫“石削石芙蓉”据传此为慧可断臂养伤处。庵前有四眼泉水,虽相隔咫尺,但水味各异。传说慧可在此养伤时吃不到水,达摩得知后,用锡杖点了几下,泉水随即涌出。
这里须提一提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功夫,它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少林是汉族武术中体系最为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700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原有708套,其中拳术和器械套路为552套,另外有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现在保存下来的共计545套,其中能够演练的仍有两百多套,包括二指禅、打山门、童子功以及少林72绝技中的部分单项功法,如头开钢板、五枪刺身、铁布衫等等。在少林寺,有嵩山少林寺武术馆。此馆位于少林寺东侧700米处,北依五乳峰,南临少溪河,周围群峰围绕,古木参天,溪水环流,环境清幽,这个练功的绝好去处。这个武术馆是由河南省旅游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所面向海内外招生、培养武术专业人才、传播少林武术,集武术、旅游、接待为一体的综合性涉外武术培训基地。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风格独特。内有560余座位的现代化表演厅一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东西练功房各一个;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可容纳5000余看台的室外表演场-——少林寺演武场一座;600平方米室外练功场(传统)一个;综合服务区少林武术宾馆是融商务、购物、康乐、食宿为一体的少林寺景区唯一一家星级涉外酒店。武术馆的教学设施一流,环境条件优越,堪称我国一流的武术训练和武术旅游中心。
那天下午,我们一行人在武术馆里观看了童子们的表演,尤其是童子功,令人叹为观止。其他的所有功夫,无不令人拍案称绝。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知道这些孩子们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水与泪水,才能有今日的非凡成就!祝福他们,祝福少林!
在河南少林寺附近,武术学校遍地皆是,一路过去,均可看到练功场上,聚集着无数的少年童子在那儿舞枪使棒,令人豪情顿起,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少年强,则中国强!
少林寺,千古著名,历代文人墨客纷然前来,留下不少诗篇。清乾隆皇帝撰有少林寺作一诗,曰:
少林干载寺,少室一房山。
禅悦偶重叩,秋岩此乍攀。
树姿纷绮绣,涧响静潺湲。
却见来时路,轘辕云外关。
但在众多历史名人的诗篇中,我最爱唐朝戴叔伦的游少林寺一诗:
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
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
双树含秋色,孤峰起夕阴。
屟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诗中的那一份沧桑感、那一份苍凉感、那一份无奈感、那一份清凉的禅意,直透心扉,我喜欢,好喜欢!
洛阳水席:天下第一宴
从少林寺游完回来的那顿晚餐,战利与会芳安排我们在真不同饭店品尝洛阳有名的水席。除了满汉全席,洛阳水席可以说是大大地有名了。一听其名,口水都会流下来。在去洛阳之前,我的同事对我说,你去洛阳,一定要亲口尝一尝洛阳的水席,否则,你就没去过洛阳!而在洛阳,不到真不同饭店吃水席,乃人生一大憾事。民间就有“不进真不同,未到洛阳城”之说,可见得真不同饭店之非凡魅力。这家饭店是百年老店,创始于1895年,拥有一系列的荣誉:中华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店、中国驰名商标、国际餐饮名店、洛阳市主要接待窗口等,其前身是“于记饭铺”、“新盛长”1947年始定今名。此店位于洛阳老城繁华商业区,因其店史悠久,规模不小,慕名而来的食客不在少数。因店名气甚响,进店前,立于门前与娜娜拍照留影。进得门去,迎出来一位宫廷戏里常出现的“公公”只见他穿着古代公公的服装,拖着长长的“公公腔”作一揖:里——面——请!然后就把我们带到包间雅座。
饭店里的服务员皆穿着古代服饰,头戴牡丹花冠。我坐在包间里,颇有些穿越剧的感觉。感觉我们这些现代人,一下子回到了武则天当政的大唐。
洛阳水席始于唐朝,当时仅作宫廷国宴之用。唐后期,此筵扩大到官府与商绅中也可享用。宋代以后,洛阳风流散失,此筵流入民间,尽管洛阳水席一步步下嫁,但也正是因为它能下嫁,方能够把水席文化保留至今,否则,早就湮灭了。故洛阳水席,上至皇帝乃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愈吃愈兴盛,历千年而不厌,足见其魅力之盛!
洛阳有水席这一饮食文化,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有相当大的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少雨水,气候干燥。加之古时候此地寒冷,少见水果,水分的补充来源途径不多,故民间膳食多用汤类,因食物丰富,一道又一道都离不开汤,故称水席。其说法大致有二:一是此菜系有别于南北各地菜系,是一道一道往桌子上端,吃完一盘撤下去,再上一盘,如此上上下下,好似行云流水,故名水席;二是但凡名菜,于汤上最为讲究,故事厨者无不怕汤,鉴于此,洛阳水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汤难做是吧,我就道道菜里都有汤,且做得精致无比,可谓干稀得当,汤随菜走,每一道菜都有汤汤水水,吃起来好不畅快,故叫水席。那么,水席的含义是什么呢?大致有三:一是用最好的水做水席。如同西湖的龙井茶必须得有虎跑水相配是一样的道理,既然是水席,水就要好。茶经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真不同饭店所选用的水取自于伏牛山区溪鸣山圣泉之水,该泉水常年恒温16c,含有人体需要的14种微量元素;二是水为百味之首,一道汤菜里,水是本,味是末。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六材,水为第一。”可见,水席中水质最为重要;三是水席以水为介质,采用原始古老的烹饪技法,有效保证原材料所含营养成份不流失,是能充分提供人体健康所需要的宴席。
洛阳水席所蕴含的丰厚独特的河洛文化之底蕴就体现在全席二十四道菜中,即八个冷盘(前八品)、四个压桌菜、八个大件、四个扫尾菜。这么多道菜,其上桌的程序颇有讲究,并非一古脑儿全往上端,而是有先后顺序的,席面上先得摆四荤四素八盘凉菜,接着就要上四个大菜,每上一个大菜,须带两个中菜,谓之“带子上朝”第四个大菜会上甜菜甜汤,后上主食,接着就端上四个压桌菜,最后一道是“圆满如意汤”也即“送客汤”这二十四道菜,道道有名头,有讲究,前八品象征着武则天“服”、“礼”、“韬”、“欲”、“艺”、“文”、“禅”、“政”的八大特点,亦称八大善政。接着,从四镇桌上起的十六道热菜,道道均有一则美丽的传说,服务员会端上一盆讲一个传说。可以说,在吃“文化”的同时,也在听“文化”洛阳水席以“热冷焦软稀稠干,海河荤素甜辣酸”而著称,故在水席桌上,人人都可吃到自己喜欢的菜肴,啥味儿的都有。而实际上,这么二十四道菜吃下来,肯定是要吃撑的,故每道菜端上来,也只能是吃上那么一口两口,若是全碗吃完,我估计不到一半就饱了。如同那晚,那顿水席浪费不少,至少在我自己的面前,留下了很多没有吃完的菜,真是可惜了。
记得那晚在吃水席时,刚开始的时候,那位在大厅迎接我们的“公公”(后来打听到姓名叫裴长海)进得包间,捧着皇帝的圣旨前来宣诏,一开口就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然后念了一段文字,现已记不住内容了,反正都是让食客听了高兴的话,最后一句是:钦此!感觉好奇怪,我故意问了一句:我要不要跪着接旨呀?大家哄然大笑。在吃饭的过程当中,可以点戏。河南是地方戏剧的大省,豫剧、曲剧、越调均很有名。我们当时点了三曲:豫剧里的大登殿、曲剧里的屠夫状元、越调收姜维里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这三个曲子都是裴长海一个人边唱边做的,他原是戏剧出身,后来改行了,没想到,在真不同饭店里,如鱼得水般既做“公公”又演戏剧,收入颇丰。后来听说,点一曲得付一百元钱,想想有些奢侈。
那顿晚餐,陪同我们一起吃水席的人员有:战利、会芳、郑宝峰、郭豪斌、曹斌、张晓雷、肖小燕,加上我与娜娜,那天一直为我们服务的小姐名叫庞孟孟,感谢她一直头戴牡丹花,一张笑脸也如同牡丹花,为我们服务到最后。非常感恩那天陪同我们一起用餐的朋友们,祝他们一生走在春风里!
对了,洛阳水席乃天下第一宴,尤其是真不同饭店的水席更是名闻遐迩,到此店用过餐的国家领导人、名人数不胜数。天下第一宴,该有天下第一赋配之才对,果然,裴长海还代表饭店给我赠送了一轴艺术品,展开一看,是孙钦良先生撰写的水席赋,通赋写得相当好,读起来有如水席一般,行云流水,好不淋漓尽致!喜欢不禁,美文共欣赏,录全文以供同道:
天公造化,厚赐洛阳;古都王气,千载浩荡。天子驾六,呼啸过也,风带霸气;牡丹仙子,倩影留也,花有余香。咦吁!洛阳之形胜,前人诗赋备矣,吾不述帝都风流,只说水席馨香。
洛阳水席,始于大唐。武氏则天,一代女皇。改唐为周,迁都洛阳。其时也,洛阳谓之神都,国运世界一强。文化兼容,儒释道三教并流;经济发展,工农商百业兴旺。宇内安定,君臣同乐,享受国宴;普天同庆,水陆并陈,四海九江。开宴也!一声雅呼,大宴启动,钟鸣曲奏,飞云流觞,菜列天下之珍品,酒添解忧之琼浆。只见那,凤凰息舞于盘中,龙虾驻足于桌上,其形千姿加百态,其味酸辣甜鲜香。菜肴一道道如水流不尽,宴席一桌桌若莲花开放。文武百官,峨冠博带,水席成了英雄会;宫娥翩飞,丝竹回荡,盛宴亦为歌舞场。宫廷水席,恢宏大气,得益于女皇,生发于洛阳。
烹饪之道,料为膳之本,汤为膳之神。料不好汤好,人间俗食化为上品;料好汤不好,四海奇珍废物一样。天下厨子,不怕采料,就怕用汤。厨艺要诀在做汤,汤之要诀在用水,水席百料水是王。水取烂柯山,此处有圣泉,西晋人王乔,打柴遇神仙。神仙下棋,王乔围观。神仙一局棋罢,人间已逾百年。武后过花甲,巡游烂柯山,饮用圣泉水,白发变红颜,从此命人驮水,回宫制成御膳。此水上乘,颇能养生;此水珍贵,足可延年。
噫吁呼妙哉!天下有千种宴也,唯洛阳水席敢以水为主料,绵延千年,一水贯穿!真不同也,美哉膳哉!天地水陆涵盖万物,藏五行之气于其中;五谷杂粮由水而宴,赋阴阳之妙在其里。大哉水席,妙哉此宴!何其大也?看其情状:八菜压桌,谓之八礼。八礼者,服、礼、韬、欲、艺、文、禅、政也。服为华服,谓诸君华服光临;礼为礼仪,我中华礼仪之邦;韬为韬略,浪花淘尽英雄;欲为人欲,食色说尽男女;艺为技艺,临世必备之道;文为文化,社会人生万象;禅为养德,人以善为本;政为知民,民以食为天。
酒过三巡,热菜纷呈,三八二十四道菜也,道道菜肴,皆有来历,风卷云霓,络绎连环。观其宴也,宫廷风格,流水不断,百花竞放,争奇斗艳,真乃天下第一宴;品其味也,鼎中香气,池边荷香,淡咸适中,荡气回肠,实为人间第一香。今日遣兴抒怀,于此张扬,韵味绵长,齿留余香,快哉快哉,吾甚酣畅!
洛阳水席名不虚传,但纵然我说得天花乱坠,不如您亲自前往品尝。人生一世,前去洛阳品尝水席,我觉得非常必要。民以食为天,一生之中,吃一顿洛阳水席,不算奢侈。当然,不吃水席也没关系,只是你再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水席的至美味道,岂非人生之一大憾事!
在“劲利服饰”见到了前世的亲人们
回杭州的那天上午,战利与会芳夫妇请我们到他们单位去看看,顺便与厂里的中层干部们见见面,聊聊天。我喜欢结缘,不管到哪儿,都爱结个善缘。头一次到洛阳,如果有幸能跟他们厂里的朋友们见个面,乃是上等的好事,我愿意。
在洛阳的几天里,战利夫妇一直陪同我们游玩。我说让你们麻烦了,厂里也不去,光陪着我们玩,深感不安。战利夫妇一直跟我们说:莲姐,你不用担心,观音菩萨给我们送来了一位好厂长,厂里的事他会管得很好,说了好几遍。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厂长姓顾名建国,是无锡人。也是他们前生有缘,今世才会走到一起,共赴前程。听说他到厂里近四年了,几乎是半个洛阳人了。
战利夫妇的厂名叫“洛阳劲利服饰有限公司”是生产男式牛仔裤与休闲裤等产品专业生产加工的私营独资企业,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诚信、实力与产品质量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好评与认可。这么多年来,一直想去他们厂里走一走,看一看,然一直未能如愿。这次来了洛阳,就一定不能错过机会,更不能错过与厂里亲人们聚首的机会。
为了与大家见面,前一天在少林寺里,会芳就为厂里的中层干部们买了数十串佛珠,说是要送给他们吉祥如意。我说这个主意好!但卖佛珠的摊位没有这么多串佛珠,会芳说我们等在这里,你去拿吧。结果一等就等了将近一小时。少林寺内有三世因果经一书赠送结缘,我们就请了数十本。这本书我本人很喜欢,多年前读了之后,感受很深。深觉人生在世,什么事都是空的,唯有因果不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旦无常至,方知梦中人。”这本因果经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我很愿意把这本书带给会芳厂里的亲人们,希望他们在空闲时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悟一悟,说不定他们的人生从此脚脚莲花,步步芳香!
劲郑晓峰、李义强、曹秋霞石晓芳、曹志红、牛会、左爱琴、黄晓丹、张雅利、黄遂群、张东周、赵群霞、郑晓芳、陈琳琳、房路、蔚栓成、黄继周、梁元元、张战伟、张战江、郑利芳杨少帅。共25人,加上我与娜娜,27人。27人的聚会,已经很奢侈了,值得铭记,值得感恩,值得用一生的时间去珍惜与忆念。
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我不知道自己都讲了些什么,只知道我是用心在跟他们交流,我的话不像人家在台上作报告,我讲的都是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亲身体验、切身感受以及我的衷心祝福。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跟家里人拉家常一样,这种感觉很好。我希望这些亲人们都能像洛阳的牡丹花一样,天天开放,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有如牡丹一样,从容、富贵。
感恩在这次见面会上,从百忙中赶来聚会的亲人们。他们对我的好,我能读懂,我能感受,即便像杨少帅这么年轻的小伙子,也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我说话,我真的很感恩。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都喜欢时尚的东西,最不爱听老人的唠叨,但这一次,他给足了我面子,我会记在心里;还有,另外在座的亲人们,一个个微笑如花,这么长时间内没有人走动或开小差,如此热情,如此亲切,让我感到了幸福与温暖。他们的善良,他们的付出,我会记在心里,记一辈子。我也会在南方,在杭州,时常祝福他们,祈盼他们的一生芬芳如花,开放如花,如同牡丹一样,国色天香,富贵一生!
我把他们说成亲人,还是有一些历史依据的。我的祖上是北宋的建国皇帝赵匡胤,我们的赵氏宗谱一打开来,第一面赫然印着赵匡胤的彩色画像。赵匡胤涿州(河北省涿州市)人。其高祖叫赵朓,祖父是赵敬。到他父亲赵弘殷的时候,他们全都迁居洛阳。赵匡胤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出生于洛阳夹马营这个地方,就是在今天的洛阳东关爽明街,过去曾名“双龙街”街北头,原有宋太祖庙,庙旁大路边,立有一碑,上书“夹马营”三字,此地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与其弟赵匡义之诞生地。
既然我的祖上赵匡胤是洛阳人,那么,洛阳就是我的故乡了。也许,前世或前几世中的某一世或某几世,我曾经在洛阳生活过,曾经是洛阳人。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今生与大家见面时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不意外了。因为,我们前世曾经是亲人或朋友。所以,在今生,我们再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们的一声声“莲姐”就会叫到我的心坎儿里去。同时,我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战利与会芳两夫妻对我的好,对我的爱。我知道,这几年来,他们一定多次与厂里的亲人们提到我,提到他们的一位好朋友叫“莲姐”他们肯定会说:莲姐以后会到洛阳来作客。这份深情,这份厚意,这份高谊,我都记在心底了,感恩他们,是他们的热心、爱心,把我的前世亲人们一个个呼唤到我的眼前来,让我们的今生能够再次相聚。
见面会之后,已近午时,战利夫妇安排大家在附近的一家酒店用午餐。两桌,我们大家团团坐着,感觉是亲人们聚餐,好温馨,好幸福。洛阳的菜好吃,我习惯得很,每顿都吃得饱饱的。我想,如果住在洛阳一个月,我肯定会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