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氺和蛋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美娱]从网络剧到奥斯卡最新章节!

    第七十二章

    沉默,在点一个放映完毕之后就是无尽的沉默。

    事实上,《活埋》这一部电影的剧情很简单。要是真正的简单来讲,就是一个在伊拉克工作的男人被恐怖分子绑架并且被关在棺材里面活埋了。而在他发现了被活埋之后,就努力的通过电话,然后向其他人求救的过程。求救的人有他的公司,但是被拒绝了。有美国政府,可是美国政府却推脱。同一时间,绑匪也用他来威胁美国政府,用家人来威胁他自残,并且将这件事情录下来以期来破坏美国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毕竟,一个连自己民众都没有办法救助的国家,还有什么脸面称之为世界第一?而美国也因为恐怖分子的做法而慌神,于是打电话告知主人公说他们正在救护他。努力的在挖掘他。可是,最后却在主人公充满希望但是却危在旦夕的时候告知了一声对不起……

    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所谓的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别人看。

    而《活埋》恰好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主人公的的心情简直就好像是过山车,从惊恐到有希望,再到失望,到又有希望,再到绝望,又到惊恐,然后无望,之后又有希望,到了最后……等到听到那声对不起的时候,没有人能懂得主角的感情到底是什么了。

    人生的大起大落莫过于此了。而再加上福珀那精湛的演技使得人们对于电影故事的代入感强大。于是,《活埋》火了!

    当然,这种火爆是一种小范围的火爆。就好像是《记忆碎片》一样,喜欢他的人把《活埋》奉为经典。而不喜欢他的人,怎么样都不喜欢他。在《活埋》上映了一个星期之后,《活埋》的讨论就开始火爆起来了。各个报纸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观点,不过,每一个观点却都是那样的理由充分。就好像是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媒体上面各种影评人对于《活埋》的解释,也是层出不穷。

    “荒唐可笑的电影!两家电影公司是没有预算吗?”

    ——《环球日报》

    首先,我要说明,这部电影有一些优点的,比如福珀表现出的那种被埋葬的窒息感。这里,我们要感谢福珀的精彩付出,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威尼斯影帝在奥斯卡讲台上自信说自己有能力在明年的奥斯卡上辉煌的原因。可是,一部电影的好坏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情节,整部电影我看到的就只是一个演员在一个盒子里挣扎,他让我花费了两个小时的生命,却看了一部可笑的苍白画面。也许这就是吕克·贝松为什么近六年都没有拍摄电影的原因。他找不到电影投资预算了。或者说,他的脑袋里面的画面,就只是定格在了一个背景下面。

    “年度最佳讽刺电影!这就是《活埋》!”

    ——《电影观察者》

    时隔六年的吕克·贝松再一次为我们分析拿了一部非常棒的讽刺电影。为什么说他是讽刺电影而不是黑色电影或者是别的什么?因为这部电影很显而易见的解释了人性还有政府的丑陋。

    电影细节中有这样的片段,当男主角不停的向美国政府求救时,政府煞有介事的询问了一些问题,但是却未有什么实质上的举动,而当听到劫匪所要男主角的现时录像时,美国政府方面的声音才是真正的介意的声音,因担心一旦这样的视频传播出去,对美国政府将在国际事务关系上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同

    时,美国政府方面在电话中说正在尝试求他,并且电话中传出挖沙声,男主角的希望再一次被点燃。可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画面主要在男主角身上的时候,他的周围却一点这样的声音都没有。既然说已经看懂棺材了。说明挖掘机和男主角的距离很近。可是这样,男主角却一点声音都没有听到。这说明,并没有救援队过来营救男主角,因为男主角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值得他们这样浪费精力。

    而男主角阶级地位地下的表现,还有很多,比如男主角在最后给美国政府打电话之前,他先给了很多方面的人打电话。可是对于男主角的困境。他们的态度都是冷漠的。电影分析了一个逐渐冷漠的社会。

    用男主角的悲剧来诠释了生活还有社会的残酷。这个社会是混乱的,绝望中总是会让人看到希望。而且,人们也在用各种各样的事情来掩饰他们的冷漠和社会的绝望表现。就好像是直至最后美国政府都在进行着自己的谎言,骗人以希望,但最终选择的仍是残酷地放弃了男主角。最后的几句对不起,加上男主角的一句:“好吧。”充分的表现了那种在绝望的世界中,人们无望的感*彩。男主角最后由希望之巅猛跌到失望之谷,这真是个绝妙的讽刺!

    “影帝一级别的演技!福珀告诉你什么社会的真实!”

    ——《纽约时报》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之后,都认为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讽刺国家还有社会的电影。可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活埋》是一部讽刺人本身的电影。

    首先,男主人公将自己求生的稻草完全放在手机上了。诚然,这个办法通过联系外界或许能得到一点帮助,但是作用肯定不大,毕竟,让美国在伊拉克的人对手机进行定位,是个好办法吗?

    所以,正常奇怪路况下,这个时候应该自己想办法逃生。看一下他有的工具,手机,手电,捆绑他的绳子,两个荧光棒,一个连自己手指都可以切断的锋利的小刀,一个金属酒瓶……

    这些工具的出现完全可以自救了。男主角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没有把握住。为什么手可以自救。还是出在手机的问题上面。电影中,男主角是可以和外面的人通话的。你要知道,收集的信号在有土地遮挡的作用下,是没有办法传播太远的。所以也就是说,男主角被埋的地理位置事实上距离真实的地面没有太远。大概也就几英尺的距离。最大程度上不会超过一米的厚度。而这,也是正常被埋的高度。就算是因为活埋,真实条件是在被埋葬的地方会比起其他的位置高一些,形成一山坡形状。可是请注意。男主角被埋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是沙子!不是厚厚的土壤。

    众所周知,沙子更容易松散,也就更容易突破。所以,只要男主角通过坏掉的棺材板后,不往上走,是有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自己的棺材板减少沙子的阻挡的。而更何况,关押主角的这个棺材的空间还那么大,男主角躺在里面,甚至还有让他可以乱动的距离。但是男主角干了什么,他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寄托在了别人的身上,就好像是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在遇到困难一样,总是要求助于被人次才能够度过困难。却没有发现,其实只要自己可以,那么他自己本身就能够度过难关……

    “这就是《活埋》,这就是人生!”

    ——《每周分析》

    戈达尔说:“一部电影只需要一个女孩和一把枪。”而这个时候吕克·贝松却告诉我们:“一部电影只需要用一个男人和一口棺材。”

    幽闭空间中,由紧张所释放出的广阔的社会图景和人性隐喻远远超出了想象,以致它带来的压抑无望的情感冲击是空前强大的。当一个人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被人埋在沙漠中的一口棺材里。他手边只有手机、小手电等等几样东西,在这个窒息的空间内,他必须想办法活下去。主人公的命运就好像是宇宙一样跌宕起伏。但最后却归结到了黑暗……

    人生就是一场活埋,每个人都在黑暗、幽闭、令人窒息的困局中苟延残喘,挣扎求生,而僵硬的体制、自私冷漠的人际关系是比恐怖分子更令人不寒而栗的刽子手,置人于更冰冷的绝望。这样的主题在影片中被极端夸大: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影片中重复过很多次一句话:谁关系你得死活?

    就像这句话说得那样,在这个利益大过天的社会,并没有人真正在乎你。为什么会这样?不是因为人类各自的自私和软弱。也不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只是因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是那样的无望。就好像是主人公本身被埋葬的位置一样,在地底。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生活在只有一点点小小光亮的黑暗下面,等待着无尽的黑暗最后的埋葬。想要逃脱,那么就只能自己努力。因为没有谁是谁的救世主。

    唯一可以拯救自己的人,就是你自己。

    一段时间里面,《活埋》好像吸引了大部分媒体的眼球。同样的,福珀的知名度也越加的大了起来。而就在这样的一个时刻。《歌舞青春》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