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盐贩子

唐水青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百年歌之五代最新章节!

    让我们先看看东南的那场动~乱吧,因为它直接为唐末所有的农民起义军起了模范带头作用,用一句经典地描述方式,那就是打响了灭亡唐朝的第一枪啊!

    安史之乱以后,河朔三镇(魏博、卢龙、易定)高度自治,朝廷失去了河北大块农耕地区的粮食税收,唐朝中央政府钱粮便只能依赖于鱼米富足的东南藩镇,为此其下了大力气来牢牢掌控东南诸镇。

    虽然期间也有一些东南蕃镇坐大反叛,但唐朝中央政府总是会不遗余力地对其进行打击绞杀,直至其重新归于朝廷。

    南方诸镇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直接委任节度使,而这些节度使多为朝廷宰辅、姻亲等政治忠诚绝对可靠的大员,一直到晚唐这个局面都未曾改变过。

    晚唐的根基在东南,大唐虽然日渐衰微,但只要东南不乱,大唐依旧是不可撼动的,忠于大唐的藩镇牢牢维持着帝国内部势力的均衡,这个局面一直持续着。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此人的名字叫裘甫,他拿起了把刀,狠狠地对着唐朝吃饭的家伙们来了一下,这一刀挺准而且还很疼。

    裘甫,越州剡县人,注意他的职业,很特殊,私盐贩子。

    了解晚唐的历史必须要对唐朝的盐业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是贯穿唐朝历史的一条经济线索,唐朝的兴衰在这条线上多有体现,而且讲到后面的话,你会发现五代十国刚开始的一些草根猛人多多少少都跟这堆白花花的食盐有些关系。

    唐代榷盐制度的变更很有意思,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描述一下唐代盐政。

    食盐,人们每日生活不可或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用现在的话那是绝对的刚需。哪里有刚需哪里就有暴利,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以来,盐利都是历代政府收入的一大进项,滚滚的财源就顺着这每日些许的食盐上,从百姓腰包流入了朝廷的府库之内。

    那么朝廷的榷盐制度是如何执行的呢,在唐朝,前期的食盐流通环节是亭户产盐,然后朝廷低价收盐,再由朝廷再高价卖出,从而获得差价利润。

    到了后期,朝廷不愿意从事这种包销的市场行为了,决定官退民进,让一些商人来完成这个销售行为,这时食盐的生产流通环节就变成了亭户产盐,然后朝廷低价收盐,随后稍高价买给盐商,盐商负责运输销售食盐给百姓,自负盈亏。

    这种制度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历史是在变化之中的,历史变化必然会影响其中的经济行为,治世时的盐政比较温和,亭户有利润,朝廷有利润,盐商也有利润,百姓能承受的起,这套营销系统就能顺利地运行下去,而乱世的时候,这条营销路子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整个大唐的历史变迁也可以说是一部盐政的沿革史。

    唐代前期政通人和,各项税收大体上能够满足政府的开支,因此食盐价格一直徘徊在低价位区间。而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河朔三镇,卢龙地区或自治或半自治,朝廷实际上丧失了大片的土地和人口,税收自然减少很多,加上连年平叛用兵,主要依靠常规的税收已经无法满足朝廷的日常开支了。

    因此朝廷就要想办法,增加一点收入。比如征一些酒税(榷酒),房产税(间架税)等,但这些不能满足巨大的需求,比如酒税提高,人们可以选择不喝酒和少喝酒,房产税更是不靠谱,大量的流民贫户甚至连房子都没有,或者遁入山林,怎么收税?这就需要一种绝对的刚需作为保证,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活着就得消费,食盐就自然而然地被挑选中了。

    在财政困难时期,朝廷决定从这上面多赚些,亭户,作为劳动者,劳动光荣嘛,再低些价格吧;盐商,毕竟也算是半个公务员,成本价再提高些吧,于是乎朝廷的收入自然就上来了,朝廷觉得还挺满意。

    可是有些人不满意。

    首先,亭户不满意,他们辛辛苦苦地煮盐(海盐)、凿井(井盐),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最后换来连本都收不回来的价格,那怎么行。

    其次,盐商不满意,但相对要反应迟缓些,成本价提高了,大不了我卖贵些,利润还是一分不少,但是随着后来被朝廷逼得越来越高的成本价,盐价也直线飙升,直到环比同比都要爆表了的时候,盐商才发现,这样不行了,因为没人买的起盐了,这就进入了有价无市的行情了,要滞销亏本了。

    最后,是老百姓,他们可不是仅仅不满意了,应该是属于出离愤怒的节奏,今天一斗盐三十文,嫌贵,明天一百文一斗还需要争才能抢到,这其中当然也不乏一些炒盐者们的哄抬价格,但对于飙升的盐价,老百姓们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疾的。

    食盐在一段时期内属于物物交换的硬通货,是当时人们的投资理财途径之一,唐代一位青州的节度使被抄家,就抄出了整整三间房屋的食盐。

    真是食盐天然是货币啊!

    但当盐价涨到一定程度后,虽然盐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物品,奈何实在买不起也只能委屈自己的身体了。一些地方的穷人甚至开始淡食过日子,真可谓,生命诚可贵,食盐价更高,哎!吃不起真的不吃起!

    这条营销路线被中间商—朝廷给玩残了,人们怨怼,愤怒之后就会开始想办法,亭户的办法很简单,跳单,我呀绕开朝廷,直接私下买给盐商,而胆大的盐商得到这些低价盐就可以以人们能接受的价格迅速脱销,这样三者都满意了,但是这样一来朝廷又不满意了。

    这是属于走私啊!这还得了,朝廷一不满意就设置了巡院,制订了严厉的私盐惩罚制度,一方面监督亭户不得私自卖盐,另一方面用峻法打击食盐走私。

    一些盐商退却了,毕竟小命重要,但巨大的盐利时刻勾引着人性的贪婪,当利润达到百分之三百,他们就敢践踏世间的一切法律,这些人就是晚唐时期的私盐贩子们。

    晚唐时期的私盐贩子们的成份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亡命徒、胆大有靠山的盐商、官府中人。这三者多少都有些交集,但最出彩的应该就是那些亡命徒们了。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赚钱目标聚集在了一起。

    在朝廷的巡院围剿的血与火的磨练下,这些亡命徒们为了自保,武装起来,或数十或上百,挽弓持刀,啸聚行走贩卖,连朝廷巡院兵士也奈何他们不得,于是乎在晚唐,贩卖私盐这一行业成为了一种拿不上台面的正规职业。

    不要以为卖私盐的都是一些苦难的群众,他们中间更多的是豪匪,富商,有些甚至是官府的代言人罢了。

    豪匪们用武力和生命来维持自己的销售行为,富商们用金钱和关系疏通着巡院的纵容自己的销售行为,而官府这些公务员也乐得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弄一点灰色收入,这样一来,晚唐的盐贩子们将唐朝这个曾经的支柱产业弄得千疮百孔,而晚唐朝廷失去了榷盐这个巨大的财政支持,自然也就变得愈发衰微没落了。

    裘甫,这个私盐贩子,黑道大哥,此时猛地拔出了刀,二话不说上去就来一刀,唐廷吃了一惊,感觉到了—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