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纽约行(求订阅推荐)

血流三千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好莱坞传奇导演最新章节!

    莱曼构思的剧本创意自然是来自后世的那部韩国电影《釜山行》。

    这片是2016的作品,上映首日便以87万多的观影人次刷新韩国影视首日的最高观影人次记录。

    最终,市场累计1156万人次、931亿韩元成为韩国2016年年度最高票房记录的保持者。

    此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放映亦有不俗之处。

    港岛方面,票房总收6630多万港币,成为影史最卖座电影第16位、历来亚洲电影票房第一位。

    湾省方面,票房总收3亿4千万台币,也是影史最卖座的韩国电影。

    《釜山行》的最大出色之处,是设计了一个崩坏的、末日来临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人性的着重挖掘。

    人之所以为人,是出于对弱小者的庇护,对同类人的援手,对陌生人的信任,乃至对人类阴暗面的失望、以及一些人在危险面前的丑态,所有的所有构成了这部电影对人类本身的描绘面貌。

    辛辣入喉的黑色讽刺更是此作的最大特色:政府的无能。明明有所预警,却选择隐瞒事实的真相,以免引起社会的恐慌,却恰恰是这种隐瞒,让事故的突然爆发,交通系统的瞬间瘫痪,最终才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社会问题与人性丑陋被一起摆在桌面上,呈现的那种意涵细腻,才是《釜山行》与其他丧尸电影最不同的一点。

    令人称道的列车封闭空间设定,更是把丧尸的移动给予一种限制,也为电影里的幸存者与丧尸抗争的冲突性带来一种升华,这样的情节无疑会让故事来的更加真实可信,也让戏剧的突然冲突来的更符合情理。

    对抗手段的设定也是一样,因为是火车上,大家都没有火力武器,不然发生在其他地方,说不定很多美国人从家里的弹药库拿出火力枪械,突突突就把丧尸干倒了。

    这样扎实的基础设定,会让故事的走向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也为后续的情节渲染气氛。

    当然,这么多的好处现在都变成《纽约行》了。

    也不知道韩国人以后还能不能拍出类似的佳作出来,不过,这关莱曼何事。

    反正,在和埃里克-纽曼的商量下,这些情节的设计都成了《纽约行》的点子。

    结局也是男主角舍身与丧尸跳下列车,得以保全女儿和一位孕妇的性命,最终顺利到达部队布防的包围圈。

    “如果男主不死会不会好点,这样虐,真的好吗?”埃里克-纽曼记下情节后,忍不住问道。

    “这样显得主题更加震撼,懂吗。他又不是白死,是为了自己的女儿。难道观众会因为这个责备什么吗?”

    埃里克很想说是,但转念一想,这厮拍的电影,就没几个好结局,主角被虐更是家常便饭。如《活埋》的保罗直接死在地下,《狂怒》的主角团也是无一人幸存,到了《坏家伙》,也是死了好几个,主角还彻底的黑化,活成了他以前最不想活成的样子,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

    既然有过先例,莱曼又是金主爸爸,他也不好再说什么,虐就虐吧,反正他的任务是尽量把故事需要的剧情和台词对话填充好就行,该怎么拍,那是导演的事。

    至于,一旁的扎导还沉浸在构思的剧情中,想着用怎样的镜头来表现呢。

    这厮也是运气好。

    前一世,扎克-施耐德靠着《活死人黎明》成功试水,往外踏出自己的第一步,说实在的,影片根本没能发挥他的才能,也就比较中规中矩吧。

    这一世,就不好说了。反正莱曼是打算把他对色彩的运用挖掘出来。这货或许不是好莱坞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但一定会是影片色彩最有自己风格的导演。

    《纽约行》更是天然的适合扎导的发挥。第一部影片就如此贴切,这货的影像风格一定能比前世更锋利、浓郁。

    想到这,莱曼也不由的期待起来。

    过了两日后,迪奥的广告片正式完成。

    除了剩下的报酬打入莱曼的账户,伊娃-格林也连忙赶去了《后天》的片场。

    莱曼待在公司里,日常的处理一些事务外,就是与扎克-施耐德确定项目。

    剧本方面,埃里克-纽曼还在编写,但电影主题非常的明确,扎导又是人生中的第一部处女作,简直干劲十足,知道投资没问题后,率先筹备起电影的前期工作。

    不过,为了一点噱头,莱曼也买下了《活死人黎明》的版权,并让版权的拥有方亚伯拉罕参与到了这个项目没办法,这厮愿意卖出版权的条件就是获得《纽约行》的一部分投资份额。

    而且,他和扎克-施耐德、埃里克-纽曼早就有过商量,直接以工作室的名义加入到了萤火虫影业。

    至此,整个项目的大致拍摄预算为7千万美金,其中的一千万由他们几人的工作室一起投资,只有收益分红,不参与版权的后续运作。

    还有,莱曼又以公司的名义,注资5百万放到几人成立的工作室,占股百分之51。

    这样,大家各自欢喜,《纽约行》也正式立项。

    对于这样的一部处女作,能拉来这么多的投资,扎克-施耐德想都没想过,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压力。

    电影筹备的每个项目基本都是亲自去把控,恨不得面面俱到,争取一点差错都不出。

    器材、场地、人工、道具、服装、胶片以及演员。

    当然,也别看七千万美金很多,但对于这样的大场面和需要特效以及大量群演的电影来说,也没有太多浪费的空间。

    一线明星就更不用想了,主创那么多,群像电影不可能全把钱花在一两个主要演员的身上。

    原本扎克-施耐德还想邀请莱曼当《纽约行》的制片人,还把选角的权力交给他,却被莱曼以公司事务繁忙为理由拒绝了。

    只说当个副制片还差不多,总制片就交给亚伯拉罕吧。嗯,这厮本就是制片人出身,还干过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