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武隆练兵

千寒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革宋最新章节!

    第二十四章、武隆练兵

    良将与庸将得区别就在于良将能在上级命令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发挥,从而使命令不仅仅得到执行,还能有其他方面的考量,而庸将只是一味地去贯彻你的命令,若能办好,也无愧于将得地位,若办不好,则此将可免。

    万里征是一名良将,陈拓吩咐的神臂弓手和新组建的两百火器队一共八百七十七员全副武装的厢军很快就集结并被带到了陈拓的营前。与他们同来的居然还有万里征征召的一百二十三名工匠,有医匠、铁匠、木匠、瓦匠等等,带这批人来报道的是万里征的副将宇夜冰,名字倒是蛮有诗意,人也长得挺拔,英姿飒爽。万里征当真是把精锐都掉过来了,原来在陈拓印象中跟蔫草一样的厢军居然也有如此的气势,那六百余名厢军弓箭手比起陈拓这边的禁军弓箭手来说,丝毫不差,看来万里征这几年也并没有浪费兵事。

    至于那两百名多手执火器,茫然地看着陈拓的精壮士兵,陈拓也非常满意,别看现在旁边的刀盾手,长枪手,弓箭手站在那齐刷刷地列队向这些火器手投来不屑的目光,但是陈拓相信,将来这支火器队必定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陈拓观察了一下这个时代的火器——火筒,这个由宋朝发明的新型武器,(最早的火箭,火筒,火枪:公元995年由宋朝的唐福制造,此后300年后才先后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只见清一色的都是竹筒(铁筒的火枪到元朝也被制造出来,而竹筒之前居然是纸筒,信不?),竹筒很粗,里外都用松脂或者其他涂料浸泡过,为了美观,枪口还被设计成龙头状,这种火枪的使用比较麻烦,在发射弹丸之前,先用挂在下面的一根长约半米的竹丝填装*,然后从枪口放入一粒弹丸,从后面引燃*后,弹丸才被发射出去。 因此火枪在实战中往往只是一发急收,很少会再次填装,发射完一次之后,火枪手也立刻变成普通步兵,拿着长刀跟人肉搏了。

    就是这种又被称作突火枪的火器,缺点比有点多太多,射程近(五到十米,元朝金属质地的火铳被发明才在射程上超过了弓箭)、填装耗时长、*消耗量大、威力小等等缺点,这才被很多人所诟病,往往只在守卫城墙和吓唬敌军的时候才会被使用。尽管如此,陈拓对自己改变火枪的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在接下来的战斗安排中,陈拓并没有打算用到这支火枪队。

    万里征是良将,杨攀更是良将。方道龄说的那个水寨确实存在,大小战船不下三百搜,习水事这竟有千人!在这长江之上长期抢劫来往商船,屯粮屯财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如此,那寨主胡一平却早已不认方道龄了,见杨攀是要来收编自己,居然明表慑服,暗藏刀斧,不过这种在历史上表演了无数次的小把戏怎么能骗过杨攀,杨攀将计就计,在入账时,假意摔倒,趁着身体前倾向胡一平靠近的时候,一刀划过胡一平的脑袋,顿时胡一平身首异处,千余水匪遂被收编。

    就这样,等到整个部队集结完毕,已经是第三日中午了。陈拓让李从良给所有士兵、辎重登记造册,对新组建的军队进行编制,根据李从良的登记,这支即将进入大理远征的军队中:

    含长刀手八百四十七人,带长刀,铁盾,盔甲凡四十斤。

    长枪手三百五十三人,带六尺长枪,短匕盔甲凡三十八斤。

    神臂弓手九百一十二人,带神臂弓箭,短匕,轻甲凡二十二斤。

    火枪手两百名,带突火枪,短匕,轻甲凡二十二斤。

    其他杂军(工匠,水军),共一千三百二十二人。

    共得军士三千六百三十四人。马匹十三匹,船五百余艘。

    陈拓对李从良的办事效率一向是很满意的,军中粮草调度等事宜都悉数托付。

    在武隆城下,有一篇方圆上百公顷的空地,被陈拓用来做练兵之用,毕竟这只新军成分复杂,需要整合,除了火枪队闲在一旁之外,其他三千四百于人都集中在这里接受杨攀、杨林以及万里征的轮番训练。陈拓希望进入大理的是一支真正的精兵,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

    陈拓并不希望这支军队被整容成一支现代的军队,什么司令,宪兵之类,陈拓既不懂,也不需要,因为这种强行的转型不仅古人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倒是可以在宋朝军制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当即,陈拓与方道龄、李从良等人商议之后,乃将军制分为师、营、队、行、伍四级,并规定:不同兵种不同队,营三百人,队一百人,行十人,伍五人,将出兵,将点师,师点营将,营将点队,军乃成。

    这几天武隆城下,练兵引来不少城中百姓前来围观,这里地处南陲,少有战事,百姓们自然不怕了,只道是朝廷练兵,当真是非常的稀罕。平时万将军也不曾有如此大的动静,就连武隆城的县令也来此驻足观看,也难怪这县令做惯了傀儡,对陈拓等人的身份丝毫不加以怀疑。

    为了统一服饰,陈拓让万里征从府库中将剩余的装备都给那些原来并不是厢禁军的士兵换上,当然,以后要不要制定新的军服,还要等以后真正发展起来再说。

    另外,陈拓并没有急着给杨攀这些将领安排职务,因为现在陈拓还是跟从大宋的制定,行的是点兵制(也就是打仗的时候去点想要的兵),而不是带兵制。这倒不是说陈拓对这些将领不信任,主要是大家都习惯的点兵,带兵本身还没有经验,而陈拓还想加强一下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力,毕竟自己的底子还是将官们给的,对士兵来说,并没有想象中的权威,这对陈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就这样集训了一个月,这三千六百余人终于成了建制,陈拓非常满意,为了避人耳目,在与万里征道别之后,陈拓调集了那五百多艘船,在一个深夜里,无声无息地沿彭水(一条河)南下,进入大理黎州蛮境内。

    当陈拓走下船的时候,心中不禁一阵激荡,想到现在脚踩的这片地,不久的将来就是自己的,还有那心中的目标,陈拓暗自在心里高喊了一声:大理!我来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