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山里风情

三茗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绝品邪少最新章节!

    星期六一大早,周怀仁师傅给我叫了两台车,一台杨梦全师傅的五十铃,一台郝长林的一汽解放,加上他的东风平头子,司机都是四十以上的老师傅,年轻的师傅开上盘山公路上都手颤脚颤了。

    三台大车一路翻山越岭,穿云钻雾,颠颠簸簸开到了下竹桥。两车毛竹早就搭成架子晾晒,山里人想得周到,这样易于晒干水气,减轻货物的重量。竹夹板早就整整齐齐码在工棚里,还用烟熏着。我问了才知道,用烟熏熏,能用上好几年不会冷脆、不会虫蛀。这些小事情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深深影响着我今后的生意经。

    蒋姐看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师傅,还有一位很有品位很高雅的淑女,她可不敢怠慢,专门接待我们。李莎莎虽然娇气,但她对待业务一点不马虎,她夹着她的帐本,一丝不苟地清点数目。山风呼呼地刮着,好在她对大山还是颇有感情,戴着一顶羊绒帽,裹着羊绒围巾,戴着羊绒手套,站在背风的树下,看起来是一个“暖羊羊”,一棵棵清点着,有时还量量尺寸,要是不符合规格的,她坚决是要打出来的,没有情面可讲。但乡亲们挑得很仔细,就是李莎莎把关这么严,也没挑出几根来。我很放心地把这件事,交给很专业的李莎莎去做。

    我陪着武老师到村寨里转转,蒋玉说拿根竹杖在手,可以赶狗。蒋姐本来要跟我们四处转转,可她要准备丰盛的午餐,我婉言谢绝了她的陪同。武老师带着很专业的长筒相机,我看了看周围,除了寨子,就是峰峦起伏的群山,眼前是莽莽苍苍的竹海,冬季山寒水浅,没有什么好花可拍。

    武老师可不同。阿婆从山下砍柴归来,她要拍;篱笆深处正在种菜的大婶她要拍;村寨里的青石板路,她要拍;寨子里的石臼、石磨,她要拍;一条黄狗冲着我们很不友好地狂吠,她要拍;旁若无人嚼着青草的水牛,她要拍;水田里的鹅,她要拍;啃着红薯,流着鼻涕的山娃子,她要拍;高山上,曲曲折折,用毛竹引下来的山泉,她要拍;山谷间的雾气流岚,她也要拍;她对风景很敏感,我给她当模特,不停地摆POSE,拍了又拍;当然,我也给她拍了不少……

    拍得累了,我们跟着村民们到茶山里玩,看姑娘、婶子们采茶,她拍着好起劲,茶的人见有城里人拍照,当然采得也起劲,还唱着山歌,可惜没有带录音机来,山里人的唱的音调,城里人是没办法飙得上去的,即使飙上去也没有那么宛转悠扬。这采茶歌,还真得配上茶岭,原生态的才好听。

    我略知一二而已,武老师可是这方面的高手,她兴致来了,也会唱采茶调,虽然声音清丽优雅,音韵不可能与她们相提并论的。武老师还跟很多采茶妹子、婶子、阿婆合影,她背着背篓,学着采茶,模仿采茶姑娘的指法,她不管怎么模仿,她尽管腰很细,扭成S型,就是没有她们那么舒展大方,婀娜多姿。我不由想起青玉,青玉采茶动作如行云流水,指法娴熟,可上镜了。

    阿婆告诉武老师:“你看,我们这山上的茶叶,有一层银毛色的细毛,就是银毛尖云雾茶。茶叶这东西,最利于山上生长,它喜欢山上的云雾。没有这么好的云雾是种不出来的。”

    武老师一高兴,她想把阿婆今天采的新鲜茶叶全部收下来,阿婆说:“妹子,不瞒你说,现在采的茶不是最好的,产量也很少,冬阳回暖,长出一些嫩尖。这是最后一批茶,叫做落脚茶。我们留着自己煎粑粑吃的。不卖的。等到开春,那茶一天一采,忙都忙不过来。谷雨的茶,品相最好,茶香最浓,卖得起价。细妹子,你要买的话,只能买家里存的老茶了。”

    我们便随着阿婆来到她的家里,泥胚子版筑的墙壁,圆木架子,瓦屋顶烟熏得乌黑;跨过一道高高的青石条做的高门槛,是一个青砖铺成的天庭内院,有一个压水井;屋内地面也是土筑的,很光滑;打开堂屋,家里的摆设看起来杂而不乱。

    武老师拍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堂屋门楣上的雕刻、屋内的老式风车、箩筐、簸箕、米筛、团箕、麻筛;串串红辣椒、斗笠、蓑衣;还有古老的太师椅、八仙桌;还有束了红锦缎的房梁,燕子的空巢……

    阿婆便从厨房上面的烟熏火楼子上面,取下一个沾满锅灰的竹篓里,竹篓用报纸包着一大包茶叶。我看武老师眉毛蹙起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