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琉璃世琉璃塔最新章节!
燕王宁王兄弟两自紫金山孝陵谒陵归来,匆匆便奔往皇宫。
经燕王发兵全力扑救,大火此时已经熄灭,七零八落地却仍有些残余的小块火堆在燃烧,军士侍卫太监仍旧来回奔忙,继续救火。
朱棣朱权自奉天门进入,满目灰烬余烟袅袅,二人对望一眼,都是心中一沉。不由得加快步伐,飞步往前直奔。
马三宝一眼望见,急忙迎了上来:“王爷!”
朱棣连忙问:“陛下呢?”
马三宝轻声道:“王爷请移步这厢。”说着头前带路,往交泰殿方向走去。
这时四处一片狼藉,原来巍峨高敞,雕梁画栋的一座座宫殿都坍塌不见,只余断木乌黑,颓垣残破。地上散落着众人奋力抢出的杂物,花瓶茶杯书籍瑶琴铜鼎等等,摊放了一地。
一片灰烬中,魏国公失魂落魄地站着不动,面前是几个烧焦的尸身。旁边站着同样面无人色的海寿。
朱棣朱权一震,疾步上了台阶,来到徐辉祖身旁。
地上共有五具尸身,四大一小,烧得焦黑,面目固然不能辨别,身材服饰发髻一样看不出来,连身型也烧得缩了。
马三宝轻声道:“这小的是太子,这是皇后。这三个,应该是圣上和两个侍从。”顿了顿道:“原怀王和太后在宁国大长公主府上,侥幸逃过。”
朱棣望着这几具黑焦的尸体,腿一软跌倒在地,泪如雨下:“陛下!”
朱权也面色惨然,怔怔落下泪来。
无论如何,他是自己的亲侄子,是大哥的儿子,是父皇最疼爱的孙子。本来只想见了面,痛痛快快地吵一场哪怕打一架,怎么会成这样?朱权这几天连要问的话都想好了,最想说的是为何相信黄大人胜过自己叔叔?
徐辉祖见到燕王宁王,眼都红了,一步冲过来,挥拳就往朱棣身上打去:“你这个逆贼!你这个不知君臣大义的反贼!”朱棣并不躲闪,任由他一拳拳砸下。
朱权看不下去,拦住问道:“魏国公,这火是谁放的?”
徐辉祖一呆:“谁放的?”
朱权道:“魏国公不知道是谁放的火,可本王知道是我们救的火!这宫里有人要害圣上,秉笔太监王直求我们来救圣上的!前朝有奸臣,后廷有小人,你这顾命大臣怎么当的?还有梅驸马!你们心中就不愧?”
徐辉祖呆住,张了张嘴,却无法否认。皇帝年青,自己和梅殷任由他听信齐泰黄子澄方孝儒,用李景隆,派五十万大军,是尊重皇帝可也是明哲保身。一错再错,终于弄到今天这地步!
徐辉祖跌坐在地,泪水潸潸而落。
“王爷!王爷!”王景弘大步跑近,身后跟着个年青的姑娘。是知恩!朱棣一惊,想起莲花,望向马三宝。
马三宝低头轻声道:“公主在天禧寺,寺里也失火了。我,我走不开。”
朱棣一跺脚,马三宝急忙奔出:“我先去看看!”
王景弘在金川门碰到知恩,两个人都是又惊又喜。知恩叽叽咯咯连比带划说个不停,什么这几年我长个儿啦,江南的泡菜不好吃可是米饭还不错啦,什么天禧寺的玄信玄知真好啊等等,王景弘一路含笑聆听。知恩说公主有信给燕王,王景弘便领着她来到了宫里。虽然知道皇宫失火,可真看到如此大火,二人还是吓了一跳。
朱棣接过知恩的信,一把撕开,目光扫过,皱眉不语。
朱权伸过头看一眼:“再见无期,托你照顾海寿和知恩……四哥,她是想死!”
朱棣大手一揉将信团在掌心,匆匆往宫外走去。边走边大声吩咐:“十七弟,你留在这里,剩下的火都要灭干净。景弘,你帮着宁王。”
知恩海寿对望一眼,连忙追赶燕王,到得奉天门,燕王的高头大马已经奔得远了。二人急急也往天禧寺奔去。
朱棣催马疾奔,心中五味杂陈。进城那一刻大功告成的喜悦,扬眉吐气的欢欣都无影无踪了。
皇帝死了!是我逼死的吗?可是我并不想他死,他是我的亲侄儿啊!
父亲!大哥!你们不要怪我!宫里失火,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已经全力救火了啊!
然而倘若回到三年前,倘若一切重来,会改变决定吗?会放弃这场抗争吗?
不会。当日并无其它选择。赴京讨饶?那不是选择。
三年间一步步走来,有什么过分之处?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朝廷的将士应该庆幸碰到的是自己这支燕军,倘若是残暴的蒙古人呢?
莲花也要死,为什么?那日马三宝回来,说的吞吞吐吐。大概是有些怪我?什么杀戮什么鲜血的。
唉,这些年不在她身边,她总是有些怨气吧?在塔里冻了那么久,还好活下来了。
以后总要好好补偿她,再不让她受苦了。她挂念故乡,待朝鲜可也要好好的。
那一日经张家口,她那一声含羞带笑的“民女不敢”,如玉的容颜上一点晕红,那盈盈的笑意正似冬日的阳光,每每想起便令人心旌摇荡。只要,只要她能那么笑,让我做什么都可以。
燕王素来杀伐决断,从不犹豫。此刻想到莲花,却有些患得患失,恍恍惚惚。
胡思乱想着,已经到了天禧寺,朱棣一望便惊呆了。
门口坐着站着无数的僧人,都是满身满脸的焦炭污迹,山门已经不见,只剩了乌黑的半截门框倒在地上。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统统都烧没了,只见地上一堆灰烬。连圣感塔,也只剩几节断垣,犹冒着余烟。
马三宝正趴在断墙上,和一群僧侣在扒石块砖砾,朱棣认得领头的那两个老和尚,是玄信玄知。
朱棣呆呆地走过去。马三宝望了朱棣一眼,不说话,也没有表情,继续如飞扒着,全身汗水早已湿透,双手满是燎泡。
朱棣忽然也俯下身,疯了一样挖起来。
终于,几大块巨木被挖出拿走,终于,漆黑的砖头被一块块移开。露出的,是两具烧焦变形的尸身,各自缩成一团,只看得出一个略大,一个略小。
“公主!”马三宝惨呼一声,扑倒在焦碳中。一阵呲呲声响,地上的灰烬仍有余热,燃着了马三宝的军服烫着他的膝盖,马三宝浑然不觉,泪流满面。
“娘娘!” 玄信玄知也潸然泪下,纵是修行多年,又如何做得到无情?
朱棣的脑海一片空白。
两只大手下意识地伸过去,又缩了回来。不,这个黑乎乎的东西不是她。她喜欢蓝色的衣裳,淡淡的蓝色。在金黄的沙漠里,在碧绿的草原上,衣袂飘扬。
一滴滴水珠跌落尘埃,那是什么?是泪水?是我燕王的泪水吗?
“公主!”“公主!”又是两声惨呼,海寿知恩扑过来,泣不成声。
朱棣想起那一个霜寒露重的清晨,知恩来找主人;那一串大同府街头的连声鞭响,莲花找到了海寿。这两个是她的亲人,她却终于舍他们而去,托自己照顾他们。
你就那么相信我?朱棣嘴边有一丝苦笑,你怎么知道我就撑得下去?如果不是你的琉璃塔,我不是早已失心疯了?
琉璃塔!琉璃塔呢?
朱棣急急地问知恩:“公主今天出门,带琉璃塔了吗?”
知恩傻傻地点头:“公主带的,每天都带的。”
马三宝也是一震,连忙把这两具黑乎乎的尸身翻来倒去又仔细检查了一番,有些兴奋地道:“王爷!没有!”
玄信想了想:“这塔内有个地宫……”
“快挖!”几个人拼命挖起来。更多的僧人拥上来一起挖。
终于,看到了地宫的入口。大青石板依旧牢牢盖着,玄信摸到开启石门的石球,青石板缓缓打开。众人沿着石阶而下,寒气袭人中走过石板甬道,连续又是三道石门,玄信一一打开,到了地宫之中。马三宝晃亮火石,玄知点着了油灯。
灯影幢幢,金光闪闪的阿育王塔伫立在正中,塔身的各种宝石在这昏暗的灯光下依旧耀眼。阿育王塔的正上方,端端正正放着的,正是琉璃塔,已经透明的琉璃塔。七彩光芒急速飞旋,直欲破塔而出。
朱棣缓缓走近,取过琉璃塔小心捧在掌心。第一眼看到琉璃塔,她正含泪对着塔诵地藏经,自己叫她小怜姑娘。
然而她终于走了,走了!
马三宝走近,轻轻叫声:“王爷!”朱棣侧头望向他,见他的目光中满是肯定。朱棣头脑渐渐清醒,询问着再望向马三宝,马三宝点了点头。
不错,她既决意与皇帝同生共死,她走了,那肯定是和皇帝一起。朱允炆,没有死。他们一起走了。
原来,这一场城破,只是成全了她和他。
朱棣的嘴角,浮上一丝苦笑。然后让自己,做这个孤家寡人。
翌日,以宁王朱权为首,诸藩王及文武群臣多次上表,一再请求燕王登基。朱棣只是不理。一直到六月十七日,燕王推却不过,登基即位。定次年(公元1403年)起年号为永乐,故称永乐大帝。又因庙号称明太宗后改明成祖。
朱棣坐在金銮宝座上,俯视着文武百官,百感交集。
忽然怀中一阵滚热,朱棣探手取出琉璃塔,只见塔内的七彩急速飞旋着,飞旋着,突然冲破塔尖,喷涌而出,照亮了整个大殿。一阵光芒耀眼,手掌上的琉璃塔已然不见。
朱棣望着空空的手掌,嘴角又是一丝苦笑。
永乐帝登基不久,周王齐王代王岷王的爵位先后恢复。宁王不愿意再去塞外,便分封去了南昌,做他逍遥的臞仙去了。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铁弦被杀灭族。
盛庸平安投降获用。
李景隆还是曹国公,永乐二年被革爵,后被软禁家中抄末家产,永乐末年去世。徐辉祖依旧是魏国公,永乐五年病亡。梅殷仍然是驸马都尉,永乐三年溺死。这三人的死亡是否正常,历史学家至今仍然在争论。
道衍复姓名姚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朱能封成国公。张信封隆平侯。
张玉追封荣国公。徐增寿追封定国公。
知恩嫁给朱棣,成为赫赫有名的永乐朝鲜权妃。而徐皇后病逝后,朱棣就没再立过皇后。
海寿依附永乐帝,与知恩相伴宫中。七次回朝鲜寻找宜宁公主。
而马三宝,被赐姓郑成为郑和之后,带领王景弘和侯显,七下西洋。然而年复一年,寻遍了天涯海角,也没能找到建文帝和宜宁公主。
朝鲜国王李芳远,日本国王足利义满,在永乐登基后均再次被册封。朱棣并特意诏示李芳远“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解释不是自己害的朱允炆。
建文帝后来多了个谥号“让皇帝”,就是指他自愿让位给永乐帝。
明成祖在位二十二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昌盛强大的二十二年。明成祖因功业被历代大明皇帝尊为“万世不祧之祖”,与明太祖并列。
****************
大紫檀雕螭龙案上,摊放着刚完稿的寺院和宝塔图示。朱棣一处处细细看去,马三宝小心地说道:“圣上!臣仔细核对过,寺院的间架格局全部是按沙漠空中的寺院,宝塔按琉璃塔画得一模一样。”
朱棣不答,仍是细细看着,半晌提起笔,在塔上点点描绘。
马三宝问:“加风铃?”明知她柔和悦耳的声音,风铃并不能够替代,然而圣上的这份痴心,又能如何开解?这些年自南至北,从东往西,塞北朝鲜甚至安南西洋,找遍了也是伊人杳杳无影无踪。
朱棣微微颔首,并不言语。点好了风铃仔细端详,换了只紫毫笔,工工整整地写下“第一塔”。
马三宝击节赞叹:“琉璃塔当得起,当然是第一塔!”
朱棣又沉思良久,写下“大报恩寺”。
马三宝看了笑道:“圣上这名儿赐得极好!倘若不是琉璃塔,不是佛陀保佑,哪儿来的这永乐盛世!真是‘佛陀佑燕兴’!佛陀的这番恩情,真要好好报答!”
朱棣微微一笑,望着图画,沉默不语。
巍峨矗立的宝塔和宏大广阔的寺院,仿佛正是那夏日的午后,在沙漠中,覆盖着整个天空,俯瞰着粒粒黄沙。
而她淡淡蓝色的身影,奔向宝塔,倔强不回。
(全文完)
本书中主要人物,在《歌鹿鸣》中再次出现,继续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