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
这时候的长平战场上,已呈现出两国倾全国之力决战的态势。
赵军被围的士卒有45万,几乎全国的丁壮都在此了。而秦国也征伐了大批丁壮围困长平,总兵力也应与赵军相当。
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规模的国运博弈,此前没有,而此后也少见。
围困至九月,赵军士卒断粮已有46天,只能在内部互相暗杀,食人肉为生。其间,赵军也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突围,分为四队,先后四、五次反复冲击秦垒,但均不能突破。
这是空前的绝境。
赵括再也无法骄狂,老爹死前的对他的评价,真是一个字都没错啊!绝望之中,赵括亲自率领军中的特战队与秦军搏战,可惜,在激战中赵括被秦军一阵乱箭射杀。
主帅一死,赵军顷刻间瓦解,共有40万人投降了白起。
白起在接收了这批降卒之后,颇费踌躇。他琢磨:“以前秦军攻取上党,上党百姓不喜欢秦,而归顺了赵。看来赵军士卒是反复无常之辈,如不全数杀掉,恐怕要作乱。”
于是他使了个诈术,把40万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了年纪小的240人,割了耳朵、斩手断脚放归赵国。若加上在战斗中斩首的赵军士卒,白起这次共杀了赵军45万人。
他这么干,就是为了在心理上对赵国以沉重打击。
果然,败报传回邯郸,“赵人大震”。
这一仗,不光是对赵国人震慑,也是对全天下的震慑。
在中国历史上,像这样惨烈的战争极为少见。改朝换代之战尽管是常有的事,但近百万人的对阵厮杀,只有当制度更替成为内在动力之时,才有可能发生。
长平大捷,诚如昭襄王所预见的那样,是“远交近攻”以来最重要的一仗,但这场胜利,却在秦国的外交与内政上引起了一系列意料不到的后果。
在这场战役中立下奇功的白起,个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逆转。
白起在长平坑降卒40万,这件事使秦国在道义上大大失分,山东诸国一致谴责秦国的不义,舆论同情一面倒向赵国。原已呈现瓦解的合纵倾向,一时间又有复燃之势。
遭受重创的赵国,此时为了赢得喘息机会,表示愿意割让给秦六城以求和。
对赵国的这一举动,秦国的君臣之间、将相之间,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
白起以他的军事眼光看,虚弱的赵国已不堪一击,他主张乘胜进攻邯郸,一举灭赵,而后攻韩。
于是在当年十月,他率军重新占领上党。而后,分出两路兵马,一路由王龁率领,攻下了韩国的皮牢(今山西翼城);另一路由司马梗率领,进占赵国的太原。而白起本人,则率主力军留在上党,眼巴巴等着国内发来进攻邯郸的指令。
可是,他没有等到进攻的命令,等到的是一道“罢兵令”。原来,是范雎奏请了昭襄王,命令白起班师回朝。
范雎是个有战略头脑的人,为何在这个关键时刻,见识反而不如白起?
这是因为,秦国方面中了人家的反间计。
韩、赵两国,在长平之战后都意识到形势的危急,于是他们派出苏代,前往秦国游说范雎。这位苏代先生,是苏秦的族弟,在苏秦死后仍活跃在各国政坛上。
苏代不愧是游说世家出身,一句话就击中了范雎的软肋。他对范雎说:“如赵被秦灭,则秦霸天下,武安君必为三公,您还能在他之上吗?赵亡,即使您不想在他下面,也不可能了。”
范雎内心暗自吃惊,的确不能不考虑有这种可能。白起自魏冉为相时,就已开始为秦国服务,几十年间屡立奇功,自己的资历是比不上的。如果白起位列三公,那就等于自己的地位下降,这可万万使不得。
于是他向昭襄王建议:秦兵疲劳,百姓凋敝,请允许韩、魏割地求和,且休整士卒。
昭襄王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昭襄王四十八年正月,与赵、韩停战言和,说好各自撤兵。?
可是,等白起一万个不愿意地撤军之后,赵国又变卦了,不但不割让六城,反而派虞卿去齐国游说,鼓动齐国合纵抗秦。
这简直是玩得完全没有规矩了!昭襄王大怒,于当年九月命白起率师伐赵。这次,昭襄王是铁了心,要灭掉赵国。
但白起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昭襄王甚感不解,问道:“前年国虚民饥,您不考虑百姓之力,一个劲儿请求增加军粮以灭赵。如今寡人息民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也翻了一番,而你却说不可伐赵,根据何在?”
白起说出了一番道理:“长平之事,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人战死者得以厚葬,伤者得以厚养,劳者受到补助,老百姓胡吃海喝,把财富都花费的差不多了。而赵人呐,战死者不得收尸,伤者不得治疗,人民涕泣相哀,戳力同忧,都努力种地以生财,两国的财力已经很不同了。现在大王发兵虽然占理,是为了让赵国兑现前约,但臣料定赵国守备比以前强了十倍。赵自长平之战以来,君臣忧惧,早朝晚退,相当之敬业;另外还卑辞重币,四面嫁女儿嫁妹子,与燕魏结亲,与齐楚结好,处心积虑,以防秦为要务。其国家内部稳定,外交已有援助,所以当今之时,赵不可伐也!”
不管白起说得多有道理,昭襄王也还是忍不下赵国违约这口气,几次强请白起挂帅出兵,但白起就是不应。后来,白起索性装病不朝——爱怎的怎的吧!
昭襄王知道白起这是功高震主了,但此时又不宜杀功臣,只好另派大夫王陵率兵攻赵,在当年十月,围住了赵国都城邯郸。
次年正月,昭襄王又增兵入赵,黑蚂蚁般的秦兵猛攻邯郸城,但却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得手。
原因是,赵人在长平惨败后,已休整了一年多,政治刷新,上下一心,此次邯郸被围,全民都知国运所系,抵抗非常顽强。尽管精壮在长平丧失殆尽,但其余老少皆合力守城,秦军饶是勇猛,也屡屡挫于城下。
昭襄王认为这是远征军主帅不行,就派范雎去劝说白起复出,白起依然托病不肯。
范雎虽是奉命行事,但还是很好奇:你白起是百战神将,却为何怕这个邯郸?
白起系古今罕见的大军事家,一语就道破了问题的所在:应侯啊,那赵国现在搞的是人民战争呀!
白起说:“当初我能破楚,是缘于楚内部腐化,良臣被斥,百姓离心,城池不修,守备无力;而秦则将士一心,亲如家人,都愿为国效命,所以终成大功。而如今的赵国,那完全不一样啊。”
说到这儿,白起就来气,索性连昭襄王和范雎一起埋怨:“前年秦破赵于长平,那时不立即趁其恐惧而灭之,放过了他们,使他们有时间侍弄庄稼积累财富、抚养小孩补充兵员;使他们有机会置办甲兵加强军力、增添城池巩固防卫。他们的君主,对臣子礼贤下士;他们的大臣,对勇士毕恭毕敬。至于平原君之辈,皆令妻妾到军队中去补缝军衣。这是什么情景?是臣民一心,上下同力呀!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一样。你这时候去打,必不克,也抢不着东西。我们兵出无功,诸侯就要趁火打劫,派来援军。所以现在伐赵,我只见其害,未见其利。”
范雎听了没作声。他早就有意,让自己的患难之交郑安平取代白起,所以也没反驳,就回去照直向昭襄王禀报了。
昭襄王闻报火冒三丈:“无须白起,寡人亦可灭赵。”于是他下令,改派长平之战的副帅王龁接替王陵,继续猛攻邯郸。可是赵人依旧死守,换帅后的秦军围困邯郸八、九个月,死伤甚众,仍不能撬开邯郸一块城砖。
赵孝成王也抖擞精神,不断派出轻装猛士,绕到敌后骚扰。秦军屡战不利,眼望着邯郸没办法,真就应了白起的预言。秦国目前的情况,已预伏了不祥的危机——将相不和,对外战略不当,最高执政者头脑发热。但昭襄王对危机毫无察觉,反而认为秦已经强大到足以称霸天下的程度,他在范雎的建议下,又做起了称帝大梦。
前一次称帝失败,是被齐闵王涮了一道,现在齐闵王见阎王去了,秦王这次要做天下唯一的帝王。
范雎建议说,这种事推行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应该先拣软柿子捏,派人去魏国大梁,逼迫魏安釐王带头“帝秦”(尊秦为帝)。魏一服软,再威逼其他诸侯,就好说话多了。
果然,魏安釐王被秦给吓住了,不知如何是好。
邯郸被围后,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先后数次写信给魏安釐王和信陵君,请求支援。
这两家有着错综复杂的裙带关系,不帮忙不行。魏安釐王抗不住信陵君的软磨硬泡,只得派晋鄙率十万大军去救赵。
但还没等这支援军走到地方,秦国就向列国发出警告:谁援赵,就打谁!吓得安釐王赶忙派使者追上晋鄙,让魏军在距离邯郸30多里的邺(今河北磁县)待命,做出援救的姿态就行了。这样,就两边都不至于得罪。
这时候,秦国特使许绾来到魏国,请魏安釐王去咸阳入朝,尊秦为帝。
安釐王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起了楚怀王:我可不能做那被打狗的肉包子。
见魏王态度犹豫,许绾急得指天发誓道:“大王您要是去了回不来,我割下脑袋来为大王殉葬!”
安釐王这才放了心,准备西去“帝秦”。但大臣魏敬跑来劝阻说:“像臣下我这样卑微的人,如果有人跟我说‘你去险地走一趟,要是最后出不来,我拿一个老鼠脑袋来为你殉葬’,臣也绝对不干,何况大王乎?对大王而言,许绾的那脑袋,不就是个老鼠脑袋么?”
这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安釐王立刻打消了入朝秦王的念头。但是,秦之压力,如何消除?赵国求助的道义压力,又如何有个交代?
魏安釐王头痛了几晚上,终于想到了一个万全之策,他派出“客将军”新垣衍,走小道混进围城中的邯郸,通过平原君见到了赵孝成王,给赵国出了个主意:“方今唯秦雄天下,他们不是贪图邯郸,而是意欲为帝。请赵尊秦为帝,秦自然会罢兵而去。”
这个办法,对于绝境中的赵国君臣,不啻是个很大的诱惑。平原君拿不定主意了,陷入犹豫之中。
可巧这时有一个齐国人鲁仲连游历到赵国,被困在了邯郸。他是当时出了名的策士,自小善辩,成人后不喜做官、唯愿远游,到处替人排忧解难。
鲁仲连得知魏国有说客来,就求见平原君,要求与新垣衍辩论。
平原君同意,对新垣衍说:“山东有一位鲁仲连先生,今在此,我做绍介,与将军交个朋友吧。”
新垣衍不想多事,推辞道:“我听说过鲁仲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我不过是给人家做臣子的,负有使命来此,我不愿见鲁仲连先生。”
平原君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已经把消息泄露给他了,怎么办?”新垣衍只好答应见面。
刚开始鲁仲连没说话。新垣衍便问道:“观察先生之玉貌,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却为何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呢?”
鲁仲连说:“那秦国,是弃礼义而崇尚以头颅计战功的国家,对臣子以威权驱使,对人民如对奴隶。它要是为帝,定会把它的暴政加倍施于天下,那么,我鲁仲连愿蹈东海而死,也不愿为秦之民!我来见将军,就是想助赵。”
这段话,为鲁仲连赢得了千古美名。“鲁仲连义不帝秦”,在后世就成了一句成语。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数次在自己的诗中提到他。
在这场千年大辩论中,鲁仲连后发制人,滔滔不绝,最后用了“归谬法”,斥责了“帝秦”的不可行。
辩论最精彩的一段,是在最后。新垣衍说:“先生知道仆人是什么吧?他们十个人跟随一个主人,是他们力不胜人家、还是智不如人家?都不是,是怕人家。”
鲁仲连说:“我的天!你们魏跟秦比,难道就像仆人吗?”
新垣衍说:“是的。”
鲁仲连嘿嘿一声冷笑:“那么,我可以让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酱!”
新垣衍脸色变了,说:“哦呀,也太过了吧先生之言!先生怎么能办到?”
鲁仲连说:“目前秦是(战车)万乘之国,魏也是万乘之国。都是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而只看秦一战而胜,就要随大流去帝秦,你们这些大臣是怎么长的脑子?秦如果称帝,就一定会换掉诸侯的大臣,去掉旧人,换上他们自己的人。你想,这样魏王还能安然无恙吗?而将军您,还能得到君王的宠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