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序什么是“般若波罗蜜”?

房弘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新章节!

    ——《般若波罗蜜》题释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说实在的,这可真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按照通常的解释,“般若波罗蜜”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妙智能到彼岸”。这里的“般若”是指无上的智慧。“波罗蜜”的本意是“事究竟”,也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不过,“般若波罗蜜”并非是这么几句话就能说清的。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般若”这两个字不能按照现在的普通话语音来念。因为这是南北朝和唐朝时期的译文,和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语音,已经相差很多了。传统上一般都读作“波热”或“钵诺”以为正确。另据懂得梵文的朋友介绍,更确切地应该读作“巴尼亚”才接近原音。“波罗蜜”接近原音的读法是“巴拉咪达”。这样,“般若波罗蜜”的正确而完整的读音,应该是“巴尼亚巴拉咪达”,也就是唐朝人所发音的“般若波罗蜜多”才对。也就是说,“般若波罗蜜”和“般若波罗蜜多”是一个意思,只是翻译的不同而已。

    那么,到底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呢?

    禅宗经典《六祖坛经》里,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如是说,什么叫“般若”呢?“般若”就是智慧。如果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能够做到念念不愚,而富于智慧,这就是般若相伴。如果一旦有所迷惑,那么般若就会立刻消失无踪了。如果一旦灵机一动而智慧生起,那就是般若现前的缘故了。

    真正的般若,其实是无形无相的,是大彻大悟之后的亲身实践。仅凭言语文字是无法说清楚般若的含义的,不过它勉强可以称作善用智慧的心。什么叫“波罗蜜”呢?“波罗蜜”就是到彼岸。彼岸是相对此岸来说的。此岸是现实的话,彼岸就是理想。

    按照佛教经典《大智度论》里的说法:“般若波罗蜜”其实和诸佛是一回事。因为诸佛就是通过般若波罗蜜,来得到最终彻底的觉悟的。没有般若波罗蜜,就没有诸佛。所以,般若波罗蜜就是诸佛,诸佛就是般若波罗蜜。换句话说,般若波罗蜜,其实就是诸佛法身,就是诸法实相。

    那么,什么是“诸法实相”呢?“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本来真相,就是宇宙间的终极真理,也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所悟到的无上真理,就是“缘起性空”。什么是“缘起性空”呢?“缘起性空”就是“诸法由因缘而起”,究其本来实质,其实“毕竟空”。

    这样,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什么是“般若波罗蜜”?我们就可以说,“般若波罗蜜”就是佛法身所在,是佛法的核心、精髓和全部,是宇宙万有的真谛,是生命的真相,是人生在世的意义,是为人处世的秘钥,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等等等等,如果真要说起来,那可真是说一辈子也说不完道不尽的啊。

    “摩诃般若波罗蜜”中的摩诃,就是大的意思。“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大般若波罗蜜”。简称“大般若”。

    有道是,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仅仅是演说“般若”,就说教了二十二年。

    有道是,当年鸠摩罗什大师把《大智度论》翻译成汉文后,也足足有一百多万字,有一百卷之多。《大智度论》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而且,《大智度论》的汉文版本在最后的卷尾还特别注明说,这只是翻译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如果把全部内容都翻译出来,会是现在的十倍之多。

    有道是,唐朝玄奘法师西游印度十七年,取经回来专门从事翻译佛经。其中,光是关于“般若”的佛经,就翻译了整整六百卷之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般若经》。

    关于这部《大般若经》,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法师在他的《般若智慧论》中介绍道:

    “佛说法四十九年,根据隋朝智者大师,将如来一代所说教法,分成五个时期:一、华严时;二、阿含时;三、方等时;四、般若时;五、华严涅槃时。

    佛在第四时期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说了全部般若经。这二十二年中佛所说经很多,所说内容也很丰富,从内容和部类归纳有八部般若经的类别。后来唐朝的玄奘法师,把整个般若经重新翻译到中国来,名《大般若经》,共有600卷。从600卷《大般若经》来说,共有四处十六会,而这部《金刚经》是在九会中说的。《大般若经》在佛教所有的经典中,篇幅非常大,约占全经藏的三分之一。”

    说到底,“般若波罗蜜”就是佛法的总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三句话也被称为佛法的三法印,是佛教区别其他宗教的唯一特征。

    简单地说,这三句话的意思就是:“(一)无造物主。无物永存,宇宙万物皆是无常,终归坏灭。(二)物无自性。万物皆可再分,都由他物组成。即使人自身也只是身心现象的不停交织而已。(三)因果相续。因缘所生的一切法,既是生灭无常的,同时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因果相符,果因相顺,类别决定,绝无杂乱”。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

    这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现代社会里所有问题的症结根源。这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一了百了”。既然如此,人们就可以完全不负责任地去做坏事,为了自私自利而去发动战争,去伤害他人,去烧杀抢掠,结果常常是害人又害己,得不偿失。佛陀把这种认为“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的主张称作“断见”。而这种声称“人死如灯灭”的断见,其实正是造成社会动乱不已的根源所在。事实上,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越来越发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因果的,而绝不是什么“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的“人死如灯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真是一点都不会错的。

    特别是原子弹出现以后,人们已经确确实实地懂得,世界范围的战争一旦启动,就已经没有最后的赢家。即便是原子弹以前的战争,其实也是如此。事实上,任何一场战争对作战双方都是极大的伤害。战火一起,没有胜者,都是输家。

    世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和战争一样,争论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争论并不能说服任何人,而只能带来羞辱和仇恨,最终两败俱伤。

    按照佛陀的教导,人们生活中的所有烦恼和冲突,其实都是来源于对万物的分别和执著。然而事实上,万物其实是统一而连续的。觉悟就是了悟宇宙万物本是一体,我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单独的“我”存在着。觉悟既是真我的实现,也是领悟到无物独存的事实真相,领悟到“一即一切”的宇宙万有的真相大白:整个宇宙其实是互相依赖的一个整体。

    就像一本介绍佛教的书中所讲:“佛教认为,世界万物遵循缘起法则。我们的生存状态现状是我们过去身心所造业的报应。因此即使生命的表面看起来像一条河的流动或四季的变迁一样,不受任何影响,但是,事实上,我们的未来仍受制于我们现在如何作为。我们愈能看穿贪欲、嗔怒和无明,我们未来的生存会愈光明。

    “本世纪有一个禅师这样说,你的心如明镜,镜前万物都能照清。可是你的心如果一旦去思量、攀缘、愿望,你心之明镜就会蒙上阴影,就会歪曲外物之形象,这是心之妄想,也是人之大障。此障之恶果是它造成分别见,我们开始分别”我”与”非我”。事实上,万物都是一体,不可分别计度之一体。错误地认为自己斗争在一个由彼此分离的事物组成的世界中,这是一切敌对、贪欲和不可逃避的痛苦的根源。”

    所以,当我们由此尝试着返观内心,仔细地观察着我们的欲望、妄想和各种各样的猜疑等等。你会发现很多的意识想法其实都是多余的,你就会觉得既然想了无用,那还不如不去想。慢慢地,渐渐地,当所有的思虑都归于静止,一切都开始变得心平气和,我们就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原来不过是宇宙的某一部分。我们便会开始清醒地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实在是依赖于整个宇宙的存在。没有人能够独立于自己的生活之外,独立于这个社会之外,独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独立于这个宇宙之外。万物由他物引起,又引起他物。这就是“因缘生法”的真实含义:宇宙间的普遍缘起性,佛教称之为“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佛教中的“空”,并非是无所有。比如说,这里有一把椅子,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我们知道,一把椅子其实是可以分解成无数的元素。当椅子哪一天被损坏后,而这些元素其实并没有被损坏,只是换了一个形态重新存在而已。这些元素的存在状态,就是“空”的本义:你看不见,或者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确实存在着。

    换句话说,人,并非死了就什么都结束了。就像白天过去了,黑夜接着来临。就像你睡着之后,醒来是清晨。就像人们的身体和容貌会随着岁月渐渐改变,而人生的记忆却无从抹煞,哪怕一丝一毫,直到回光返照。

    更确切的例子,来自于“水”。水的形态是最为常见的多种多样:雨、雪、雾、云、水蒸汽、冰等等,虽然形态各异,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对雨、雪、雾、云、水蒸汽、冰这些物体来说,水分子就是它们的“法”,就是它们的“般若波罗蜜”。

    就像找到了水分子,就等于找到了雨、雪、雾、云、水蒸汽、冰一样。找到了“般若波罗蜜”,也就找到了宇宙的终极真理。

    换句话说,当我们一旦找到了“般若波罗蜜”,也就找到了打开幸福大门的金钥匙。找到了般若波罗蜜,当然也就可以直达幸福而快乐的彼岸。

    说白了,“般若波罗蜜”其实就是能让我们心想事成的无上法宝。就像在生活中,比如我们要去某一个城市。我们知道最好能先找到一个交通工具,然后最好能有一张地图,再准备好适当的钱粮,最后我们就可以上路了。

    这其中,交通工具不是“般若波罗蜜”,地图也不是,钱粮更不是。那么,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呢?就是那能够帮我们找到交通工具的,能够让我们找到地图的,能够为我们准备好钱粮的,能够让我们决定上路而终究上路了的,能够让我们认准了方向而不会走错路的,正是那能够最终让我们安然无恙地到达目的地的,正是这些不可捉摸的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的,正是这不可思议的微妙神奇,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般若波罗蜜”。

    再说得明白一些,其实啊,“般若波罗蜜”就是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

    怎么?还不明白?再想想,是什么会让你继续看下去的呢?再想想吧,让我也想想。

    对了,看过动画片《一休和尚》的朋友们,你们一定记得,当聪明的一休和尚一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会去找个地方,嘴里念念有词的那句:“格的格的……”

    其实啊,一休和尚这里所念的,正是《心经》最后的那个般若波罗蜜咒:“噶帝噶帝,波罗噶帝,波罗僧噶帝,菩提僧萨呵!”那么,这个般若波罗蜜咒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呵呵,您为什么老要问是什么意思呢?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您为什么不试着像一休和尚那样,一遍遍地念念不忘呢?或许当你试着去做的时候,你就已经恍然大悟了呢。

    不过,还是让我试着说一下我的理解吧。不过,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我这里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亲身体验。这种来自个人的体验,未必适合其他人,也未必适合于您。对其他人来说,对于您来说,我的这些经验仅有参考价值,而并非标准答案,事实上并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不是吗?

    当然,如果能对您有所启发,有所帮助的话,那真是我的荣幸之至了。照我的亲身经验来讲,般若波罗蜜咒其实就是《努力努力歌》:

    努力努力,快快努力,大家齐努力,速到彼岸去!努力努力,快快努力,大家齐努力,速到彼岸去!努力努力,快快努力,大家齐努力,速到彼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