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木兰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盛世文豪最新章节!

    太子封珥大婚之后,天齐帝退位,太子登基,年号天庆。

    历史书上标注,天齐盛世结束,天庆盛世开启。

    天齐盛世是晖朝盛世的开端,而天庆盛世则是整个晖朝盛世全面展开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涌现了一大批名臣名将,无论是文化还是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天齐和天庆盛世的铺垫,华夏国力一跃到世界上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程度。即使之后华夏也经历了动荡不安。但这时候积累的好底子,支撑着华夏找到自己该走的路,并且顺利完成新社会制度的过渡。

    这都是后话。

    这时候,谁想得到那么远?

    太子大婚,帝后很是高兴。哪知道乐极生悲,当年冬天,帝后二人双双病倒,缠绵病床一两月。

    大宝刚成亲,还没来得及享受新婚燕尔,就因皇帝陛下生病,而担负起了朝政重任。

    太子妃也是。她还没适应自己的身份,就被迫在成皇后病倒之后,处理起宫务之事。

    所幸她是大家族出生,又在备嫁之时苦学了内务之事,再加上封庭后宫人员稀少,事务相对简单,倒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一对刚成亲的小夫妻,就这么各自被事务绊住了脚,没时间培养感情。

    但奇怪的是,大概两人都很忙很累,有了惺惺相惜之感,感情居然在忙碌之中稳步上升。

    封庭这次病好之后,觉得是时候退位休息了。

    封庭想要退位之事,朝臣们自然一请二请,请求皇帝陛下三思而后行。

    但封庭决意已定,朝臣也不再上书,开始为新皇登基做准备。

    实际上朝臣们早就预料到有这一天,不过就算心中明白,也要在面子上挽留一下皇帝陛下罢了。

    封庭退位之前下了不少旨意,为大宝的登基铺路。

    其中一道旨意,便是赐余柏林国姓,并加封伯爵爵位。

    公侯伯子男,伯为第三等。

    余柏林之前立下不少功劳,虽然官职上一直有变动,但虚阶上没有多大改变,爵位也没有给。

    余柏林如此受皇帝陛下信任,朝臣们都看在眼里。所以皇帝陛下压着余柏林的功劳不给赏赐,自然不是不愿意给,而是在寻找一个机会。

    这个机会,朝臣们本以为皇帝陛下是给太子殿下,让太子殿下登基之后再行加封,以示加恩。

    却没想到,皇帝陛下会在退位之前封赏余柏林。

    余柏林的军功,封伯算是中规中矩。

    关键是赐国姓这一点,才显示出余柏林和其余众臣的与众不同。

    历来朝代,基本上只有开国之时,给予开国功臣赐国姓。而且这被赐之人,一定是开国功臣□□劳最顶尖的,也最受开国皇帝信任的。

    在朝代之中赐国姓之人寥寥无几,无一是立下大功。

    余柏林的军功虽然很大,可谓是文臣第一,但这并不足以让他被赐国姓。

    朝臣们纷纷传言,肯定还有其他缘由。

    于是余柏林身世之事,又甚嚣尘上。

    余柏林明白,这赐国姓,三分之一是为官立下的功劳,三分之一是对封蔚、大宝、小宝三人的救命之恩。

    剩下三分之一,是他和封蔚的感情。

    皇帝陛下是以此承认,他和封蔚的感情。

    他和封蔚无法如常人一般成亲,这赐国姓,也算他和封蔚是一家人了。

    只是这总有一种自己嫁人的错觉,让余柏林好生尴尬。

    特别是看见封蔚一脸傻笑的时候。

    大宝小宝倒是高兴的很,余柏林终于和他们是一家人了。

    嗯,现在该称呼为封柏林了。

    封庭的确有等大宝登基之后,再由大宝给余柏林加封之意。

    但他转念一想,大宝登基,余柏林定是辅佐大宝之人。

    余柏林虽然功劳显著,但朝中之人总是因余柏林年龄而对其说三道四——或许也是因为余柏林除年龄之外,也没其他可被他人说道的地方了。

    所以封庭为了让余柏林压得住众位文臣,必须给其增加筹码。

    因内阁之人还未致仕,余柏林无法再升官职,因此封爵是必须之举。

    至于赐姓,这个的确是因为封蔚和余柏林的感情,促使封庭想到此事。

    让大宝赐姓也成,但封庭想着,长兄如父,还是自己承认余柏林,才能让封蔚更加心安吧。

    封庭在退位之前,仍旧为家人想的十分周到。

    封庭还认为,余柏林的功劳,封伯已经算是少算了。

    只是封的太高,以后封无可封,难免又有朝臣叽叽歪歪。

    之后加封,就交给儿子来吧。

    这一切做妥当之后,封庭就正是下旨退位禅让,退居泰安宫,称太上皇。

    大宝完成登基大典,继任为皇。

    .....................................

    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总是会有阻力的。

    特别是皇上头上还压着太上皇,怎么看,都像是会出现新老一派斗争的局面。

    然而,大家想太多。

    封庭说是退居泰安宫,待大宝登基半年,差不多皇帝的事务都理顺之后,他就携太后离京出游去了。

    并且更让朝臣们崩溃的是,还是留书出游,目的地未定。

    这特么能好?

    朝臣们的折子如同雪花一样飞进宫里。大宝只得摊手道,太上皇是他爹,太后是他娘,他能怎么办?

    从来没听说过有皇上还管的了太上皇的。

    朝臣们都崩溃了。

    皇帝陛下在任的时候就很任性,结果退位了好似更任性了。

    并且,以前皇帝陛下还必须上朝,朝臣们还能逼迫皇帝陛下稍稍安分些。现在皇帝陛下成了太上皇,更没人管得住他了。

    这时候老老实实待在京城,按时上朝拱卫京师的德王殿下,在跟太上皇对比之后,似乎都让朝臣对其好感度增加了不少。

    这么一对比,显得德王殿下都已经不算任性了。

    至于当今皇帝陛下。哦,朝臣们无话可说。

    比起之前任性的陛下,实在是太完美太仁厚太好说话了。

    虽然还是坚持原则,但是至少不会和之前的皇帝陛下一样不但不听人说话,还会摆出一张嘲讽脸,生怕气不死朝臣一样。

    有了皇帝陛下的对比,大宝这位皇帝的确十分宽厚仁慈了。

    当然,太上皇封庭跑没影了,只是其他朝臣得到的消息。实际上封庭还是很注意安全,他的行迹,大宝等人都是知晓的。

    又过了一年,不仅封庭跑了,金刀卫指挥使郑牧携夫人婉柔公主也跑了。

    郑牧以自己曾经在边疆浴血奋战,身上有多处旧伤为由,早早致仕,大宝哭笑不得。

    大宝私下跟余柏林吐槽道:“林,郑大人就是只是想当父皇一个人的金刀卫指挥使吧?”

    若是旁的人听了大宝这话,定会认为大宝是在责怪郑牧,有所不满。不过余柏林知道,大宝只是单纯就事论事而已。

    余柏林笑道:“渔樵也的确精力有损,并不算谎话。更何况,金刀卫指挥使一职,本就该陛下亲手提拔为好。渔樵主动致仕,倒也省了不少麻烦。”

    大宝叹气:“我懂我懂,一朝天子一朝臣对吧?可林你千万别也跑了。我看王叔天天都想跑掉的样子。”

    余柏林不由失笑:“当然,我会陪着陛下。”

    大宝扬起笑容,和还是少年时一样灿烂纯真。

    余柏林看着大宝的笑容,心想,即使已经知道大宝已经是皇帝陛下,已经今非昔比,但只要看见这笑容,他仍旧觉得,当年抱着他大腿的孩子,其真正的内在,从未改变过。

    所幸,大宝目前对他,的确未曾改变。

    将来还很长,谁也不知道之后人心是否会变。但余柏林相信,自己自保的能力,总还是有的吧。

    大宝登基之后,政事上很依赖余柏林。

    余柏林则向他推举其他臣子,教导大宝不要过于依赖一人。

    虽然他不会有异心,但他不能保证自己事事正确。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使被偏信的是他也一样。

    不过正因为余柏林此番举动,大宝更加依赖他。

    余柏林只得叹气。

    他早就发现了大宝性格上的缺陷。

    即使大宝成长许多,但毕竟登基时也不过十七而已,在后世不过一高中生,思想远不算成熟。

    大宝性格上的缺陷,在于他心思细腻,且缺乏安全感。

    心思细腻是他本性所致。大宝很容易多想多思,自己逼迫自己。

    而缺乏安全感,则是从小环境所致。

    大宝不和小宝一样,出生时封庭便已登基。虽说封庭刚登基时小宝受了不少苦,但那是小宝尚不能记事,长大后,也就忘记了婴孩时期的不安。

    在小宝记事之后,就有父母兄长,以及余柏林和封蔚护着。所以即使幼时敏感,但长大后的小宝要开朗许多。

    但大宝不一样。他经历不安动荡时便已记事,且他因为早慧,对年幼之事记得十分清楚。再加上作为太子,过早被封庭带在身边教导。朝廷上那一系列尔虞我诈,让幼时的大宝曾经十分恐惧。几次朝中血洗,更是让大宝印象十分深刻。

    这让大宝即使面上再坚韧,心中已经种下了不安的因子。

    他会不由自主的选择人依赖依靠。

    或者说,大宝内心太过柔软了。

    余柏林很无奈,认真跟大宝剖析了他的性格,并表示大宝作为皇帝一定要改正。不然错信他人,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大宝眨了眨眼睛,左耳进右耳出。

    反正有林和王叔在,有可以依赖依靠的人,那么他不改变也没关系吧?

    而且,本性如此,大宝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改变啊。

    于是,大宝继续任性下去。

    在这一点上,他似乎才完美的继承了封庭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