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查干忽文集最新章节!
火自从降临人间,伴随人类走向现代文明的同时,也无情地吞噬人的生命。
草原最怕的就是火灾。一旦失火。若大的原野,方圆几百上千里,无遮无拦。只能听任火龙肆虐。蒙古族牧民在春秋两季用火极为谨慎,风大的时候,宁可不烧茶不吃饭,也不敢轻易用火。
那年的春季格外地长。
冬雪早已经融化。春风反复地扫荡草原,大地表面的水被吹干,草叶干枯到极至。
r连毫无草原生活经验和防火知识的几名战士被派出去野外作业。一个战士把炉灰倒在外面。炉灰中未燃尽的火星被风吹起,落在周围的枯草上,干枯的草被点燃。火借着干燥的春风飞快地向四周扩散。当他们发现时,烈火已成燎原之势,难以扑灭
一、奔赴火场
连队紧急集合,然后以急行的速度开向四连。
过了团部前方的河。连队顺大路朝五连方向跑步前进。我当时有点奇怪,既然去驰援四连为什么舍近求远呢?在连队行进方向的左侧有一条小路可以直插到四连。全程不过十五六公里,如果按现在的走法,经五连绕道到四连,要多走十余公里。
我跑到前面向连长说明情况。
连长说:“带着你的班走你说的那条路。其它班排继续按原路前进”
既然连长发话,我何必舍近求远。当时我在q连s排当个小班长,便带着全班拐上了小路。
全班跑步行进。开始前面还能压住脚步。后来,体力好的战士就狂奔起来,体力差些的战士渐渐的落在后面。拉开了跑离。
这是一条山沟。三面环山,山势平缓。山沟里有一条羊肠小路,已被枯草覆盖。我带战士们离开小路,在草低矮的山坡上跑。
我告诉战士们,只要爬上前方的山梁就可以看到四连耕地。我们可以在那里短暂休息一下。
我随跑在前面的战士爬上山梁,等着后面的掉队的战士,还好,查点人数。全班都在。
前面是个下坡,浓烟是从前面第二道山梁后升起来的。我们看到前面山梁上有人。便领着全班冲下山坡借着惯性跑上前方的山梁。
有一帮牧民正在山坡上,这帮牧民面生,可能是老台尔木分场的牧民。他们的灭火工具和我们的一样。竹扫帚,铁锹。
二、惊闻噩耗
“你们到哪里去?”牧民问我们。
“去四连”我回答。
“四连?不要去了”牧民说。“全烧了,烧过来了。”
“不要去了,那里死了很多人!”另外一个牧民说。
“死了很多人吗?”我不相信。“怎么死的?整个连队都烧没了吗?”
“你们不要去了,就在这里和我们一起吧”牧民们说。
“你们是台尔木的吗?”我核对着。台尔木是现在的二连
“是。”他们说。
“好,我们在一起吧。”和牧民在一起我很踏实,他们有经验。在牧民的劝说下,我们没有再往前硬闯。
这是我们最早听到四连死人的消息。我又问了几个牧民,他们只知道死人了,是火烧死的,死的过程,他们不知道。死的具体是谁更不知道。我觉得事态很严重,不能再带着战士们往四连方向乱跑了。便决定留下来和这些牧民一起灭火。
我们的到来无疑使这里的扑火力量加强了。牧民把防守这个山头的任务交给了我们,他们的人到了另一个山头。
我们守卫的这山头的右前方是四连的耕地,耕地是最好的防火道。向东的火焰燃烧到那里就会熄灭。我们的身后是一个漫坡,坡下是一片深草地,这片草地向南到团部前的河岸,也许河水可以挡住火焰。
但是,向东南就不行了。东南方向是原罕乌拉分场几百平方公里的草场。一旦被大火吞噬,几百人和几万头牲畜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想象。
我和战士们在山头一字排开,拿铁锹的和拿扫帚的交插站着。
“火上来先撒土,再用扫帚拍。”我告诉大家。
这时,火已经烧到脚下的山沟。烟雾在升腾。火舌吞食着干枯的野草,发出噼啪的响声。燥热的空气令人窒息。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火势。火龙像古代战场上并排行进的队伍,斩杀践踏着前面的一切生命。火陷排山倒海,黑色浓烈的烟雾和炙热的空气绞在一起,被风裹胁向我们的山上扑来
三、首战告捷
火浪借着风势越滚越近。脸上已感到炙热的气浪在烧烤。鼻孔里是一股股焦糊的味道。
战士们都是头一次身临这样的场面。心情紧张是必然的。我虽然也是头一次遇此情景,终归与牧民朝夕相处了几年,耳朵里塞满牧民有关防火的叨唠,知道一些防火灭火的知识。
有战士问我为什么不迎上去扑火。我说。草烧光了,一场雨过后还可以再长起来。人要是烧了就长不起来了。再说山下草高火旺,就我们这点儿人,这些简陋的工具能灭得了?
说着火上来了,山头上的草又稀疏又低矮,火越往上火势越小。
没有经验的战士如临大敌。拿锹的战士挖出土扔在一个地方,拿扫帚的战士直接在火上拍。结果扫帚也烧了起来。
“把土撒开,往火上撒!土撒开”我来回奔跑,做着示范“看人家牧民是怎么做的你们就怎么做!”
一个战士举着燃烧的扫帚不知所措,我喊他“扔掉,你举着它干嘛:当火把啊?”他这才把扫帚扔掉,我赶快挖了一几锹土撒在上面。把火压住后,我说,”用扫帚拍打撒上土的火,拍打余火,明白没有?”
经过一阵紧张的激战,我们这段防线守住了,火没有突过我们的防线,脚下的土是热的。烟呛得喉咙干痛。风很大,压在土中还在冒烟的焦草余灰不时地蹦出火花。
“把冒烟的地方压好土,千万不要让余火复燃。!”我嘱咐着每个战士
这是一股跑在最前面的火。火头被我们和牧民拦截住了,但偏西北还有大火再燃烧。我留下两个战士监视焦草余灰。防止火复燃。
我带着其余的人转向西北的山头,果然,在远处,有火烧过来。
四、火中抢雪
经过二十来里的奔跑和紧张救火。战士们体力消耗很大。累了还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下,最难挨地是口渴。炙热的空气,热浪滚滚的烟雾。消耗着我们体内的水分。口干舌燥是什么滋味真地体会到了。一口水就可以让一条汉子站起来。
山上的雪早已经融化干净,周围也没有湖泊和水泡子。大部分战士们瘫坐在地了。
我忽然发现前面半山坡下有一片桦树林,树林不大。最可喜的是我看到桦树林里有一片未化尽的积雪!
我一阵欣喜,有雪就有救了,就可以让战士们重新站起来!
可是,桦树林的位置正在我们与火之间的半坡下,而且火烧过来的速度很快。去不去?
这时,有的战士也看到了桦树林中的雪,自告奋勇要去。我估算了一下距离,只要快速地返回还是来得及的。
我挑了几个体力最好的战士,我告诉他们进树林后不许住里面走,找离你最近的地方。抱起一块雪马上往回跑。在林中只能呆一分钟,一定不要贪多。
我和几个战士飞快地跑下去,我们刚进桦树林。火龙已经从另一面接近了桦树林。
”快点!抱雪!撤!”这几个词几乎是同时从我嘴里说出来的。
火没有给我们一分钟的时间,只有十几秒的时间,我弯腰,挖下一块雪,雪太酥了,掉了一半,我随战士们冲出桦树林,拼命向山坡上跑。留在山上的战士在喊我们。我们刚窜出林子,火舌就开始吞食桦树林,桦树皮是天然的引火材料,非常易然,而且有油性,只要燃起来,火势又猛又烈。我们跑上山顶,回头望去,整个桦树林被大火吞没,一颗颗桦树就是一根根火把,噼里啪拉,熊熊地燃烧着,放着巨大的热浪。
饥渴的战士们吃着雪,渐渐地有了精神。火龙也越过桦树林,向我们扑过来。又是一场恶战,因为这个山头的草相对要茂盛一些。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哪,浓烟,烈火。热浪,枯草,嘴角的雪渣
直到现在,只要想起”火中抢雪”的场面,我的眼前就会出现燃烧的桦树林。
多少年过去了,我仍心有余悸。一步之差啊。太险了!
也正是这些雪,使我们一直坚持到后半夜。
四、深夜鏖战
截住这片火用了很长的时间,直到深夜才结束。这个山头的草要厚一些,一米长的地方,撒上十多锹土才能把火势压住,用扫帚拍灭后,刚离开,又有火苗蹿起。
最困难的是两个山头相接处,这里地势低草高,事先我们有了些准备。把草上撒了很多的土。这里有一个牧民和我们的两个战士守着。然而,晚风很大,火上来。见草就燃。战士们用来打火的扫帚已经被火燎得光秃了。拍打的面积很小。撒土的牧民一边撒着土,一边喊着求援。听到他的喊声,两边都下去了几个人才把火压住。
汗和草灰把我们的脸色画得怪里怪气。火星落在衣服上,烧得七洞八眼的。要拍着战争片不用化妆了。
这次灭火的时间持续很长,火来时烟雾迷漫,火灭后漆黑一片,时而热浪滚滚,时面冷风习习。一天多没有吃饭了,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全是汗水,和草木灰.夜风一吹冷得打哆嗦。我们换了两次山头。战士和牧民混在了一起。最后完全散开了。我的身边只剩下二个战士。
除了很远的地方还有火在燃烧,附近的火都已熄灭。我们三个人坐在草地上,饥肠辘辘。这里只有我们一个班,肯定不会有后勤跟上来送水送饭。我决定撤回去,回连里填饱肚子再带上些水和饭上来。我们下山,这片草原属于老台尔木分场,我不太熟悉。只能凭大方向往回走.
翻过一个山坡后,我们忽然发现有一个水泡子,便跑下去。也不管这个水泡子是干净水还是脏水,也不管边上稀软的泥,趴在那用手捧着一通猛喝,喝了个滚瓜肚圆。从水泡边稀泥里爬出来。躺在草地上,真想睡上一觉。
不能在这睡,春天的凌晨冷成什么样子我心中有数。我把拉起身旁的战士,咬着牙走。
到连队已是凌晨四点。饮事班有人值班。蒸好的馒头还热在锅里。我们狼吞虎嗓地吃着,吃饱后回到宿舍。
已经有别的排战士回来了,他们是和大部队走散了回来的。我们班没有人回来。我靠着墙坐了一会儿,不敢躺下,躺下准睡着。休息了一个多小时,五点多了。我没有去叫和我一起回来的战士.让他们休息吧.我到饮事班拿了些馒头,灌了一塑料桶水,独自返回火场。
也就是在这一天,我知道了准确消息,与我们一起到草原的北京知青杜恒昌牺牲了。他当时在四连任副指导员。同时牺牲的还有六十八名年青战士。
五、法僧失踪
法僧是我班非常憨厚的一个呼籍战士,后来在电影里扮演刘少奇的那个演员的名字和他的名字一字不差,当然,姓不一样。在我没有看到影片之前以至于以为这位可爱的战士当了特形演员。
那天法僧和我们走散后,独自往连队走。在路上遇到耕防火道的拖拉机。
当时扑救草原烈火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像我们那种方法,在山顶草稀低矮的地方直接扑灭。一个是用拖拉机耕出一个无草带,将火隔断。这种无草带是由林业部门每年定时耕作的。
这场大火烧起后,团里看到火势已无法控制,紧急抽农业连的拖拉机抢耕防火道。
法僧拦住拖拉机要搭乘一段路,当时驾驶室里已满员。他只好坐在后面的五铧犁上,他又饿又困又累,就趴在上面睡着了。
拖拉机翻山越岭的耕防火道肯定会颠簸,把他颠了下来。他摔到地上后还没有醒,继续睡。开拖拉机的也不知道,开走了,把他一个人扔在荒山野岭。等他被夜风冻醒,拖拉机早不知去向,他分不出东南西北,就顺着防火道走。却走反方向。这防火道一般长几百里,有时会路经几个旗。法僧越走离连队越远。越走不到越心急,走得也越是匆忙,结果一下子走出了百十里路,跑到了东乌旗的辖地。
东乌旗与外蒙接壤,是边境旗,当时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在中蒙边境屯兵驻防,咱们这边屯垦戍边。这场大火一着,边境地区更为紧张,外蒙那边怕这边的火烧过去,这边怕苏联乘乱打过来。所以加强了保卫。此时在草原上突然出现了一个累饿得东倒西歪陌生的年青人,足使寻逻的民兵们如临大敌了。
法僧被民兵抓住了,压送保卫部门。
东乌旗民兵误以为是越境的特务或是越界叛逃者,自然警惕性极高。在压送过程中,只许法僧步行。民兵们骑着膘肥体壮的马,端着压满子弹的半自动步枪,压着法僧去请功。可怜的法僧,不得不又被逼着步行百十里,更难过的是,后面还有枪顶着,还不停的催促:快走!快走!
连队清点人数,唯有我们的法僧没影了。我更不用说了,骑马东奔西跑的一通找,最担心他被火烧坏,但是找了两天,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正要以救火失踪人员上报,忽然传来喜讯。东乌旗给团里打来核查电话,团里马上来我连核对。果然有此人。
法僧终于回来了,全班人围着他,问东问西。法僧慢腾腾地给我们讲着他这次失踪经历,笑得憨憨的
六、怀念杜恒昌
杜恒昌是老台尔木知青。隔着场部,我们距离较远。接触机会不是很多。
和杜恒昌接触是当年搞风力发电.杜恒昌是个很喜欢科学,爱钻研的人,我当时也在搞风力发电。他对我的支持很大,我们深聊过几次。我向他请教过一些问题。后来他把两本很珍贵的风力发电书送给了我.那两本书对我以后研究风力发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记得最后一次和杜恒昌见面就是他给我送书那一次了,他当时穿的鞋很奇特,说准确一点儿,不是穿在脚上的那部分,而是绑在腿上的那部分。
如果形容一下,样子很像古代的书简,就是用竹片或木片做的那种,他那个片与片之间有些距离,绕小腿一周,上下各有条皮绳紧紧绑住。
他是骑马去的。下马后和我聊天时候把绑在腿上的“书简”摘了下来。开始我没有太注意,后来在他走的时候往腿上绑时,我才发现这个东西的怪异。我问他:你往腿上绑这个干嘛?他一笑。边绑着边讲了起来:“骑马磨腿这你知道。一双马靴下边还好好的,上面的筒就磨坏了。不穿马靴骑马腿又受不了,有了这个,只要穿一双普通鞋就可以长时间骑马了,而且这木片就地取材,不用花钱。说得头头是道。我一想还真是,他说得真有道理。那时候我们一个月的工资三十多元,一双夏天穿的马靴二十七元,棉马靴更贵,他的这种创新精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他的创新没有来得急推广。
听到杜恒昌死去的消息,很难过。想着他的音容笑貌,看着他给我的书籍,泪水夺框而出。提笔写下了“晨晓笑未收,暮夕泪成河,战友幽灵荡,提笔为谁歌?”句。
七、烈士英魂永在
四连后山发现火情。四连的大批战士奔向火场。年青体壮的跑在最前面,后来牺牲的也是这些体力最充沛的战士。后面有一辆四轮铁牛55的拖车上也装着一车的战士。战士们直向着火的方向跑过去。
前面的一条沟里草很深,战士们跑到里面,体力强壮的翻过了山坡,而坡那边是一片开阔地。火在那里燃烧。没有任何救火经验的战士在那里停住。如果他们有牧民带着,可能不会这样的结果.
突然,风力加大了,风向也转了,火向着他们停的地方烧过来。他们开始往背后的山上跑,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但他们没有跑过协烟带火的风,纷纷被浓烟熏倒,接着被火吞没。清理现场时,有的尸体离山顶不远了,再有几步就可逃生。
此时还没有翻过山坡的战士正在草深密的沟里,火从他们身后扫荡过来,三面是火。只有上头可以逃生,但没有人来得及爬上去.
那辆拖拉机突然熄火。战士们纷纷跳下,而他们脚下是深密的干枯的草。他们想往山顶上跑,也来不及了.同样的结果,先是被烟窒息,然后被火吞没。
留在拖车上的一名战士和一名副连长用麻袋盖住自己,虽烧伤但保住了性命。
此时的杜恒昌已救出几名战士,最后也因窒息倒在地上极短的时间里,六十九颗年青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鲜活的生命消失了。
写这个过程这尽量的简略,少用形容词,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记住他们。
我们连承担了为烈士挖墓坑的任务。
这块墓地挑得还不错,靠山面水。迎日遮风。在半坡上。
很难挖。土和石头混在一起。
但为了战友早日安息,我们尽力的挖,上面一层土,下面是石头,铁锹挖不动。用铁镐刨,用手去抠。尽量挖深一些,让他们住得安稳。那些日子,心在呐喊。悲痛。只有一种速度。
白色的棺木,下葬了。
盖上土。上面修坟开始不知为什么,按穆斯林坟墓的样式修成头高脚底的长形。后来又改成圆型。修了两次。沉痛了两次。
再后来改成现在这个样子,坟墓用了水泥和石料。石碑还是原来的那块。
再后来,重新修了纪念碑。碑座上镶上了烈士们的遗照。增加了雕塑像。
记住他们吧。年青的战友们。我们老了,你们永远年青。
在这场大火中,还有一些战士身受重伤。从此身体的创伤心灵的创伤时刻伴随着他们。但他们都很坚强,他们挥去头上的阴影,他们勇敢的生活着。他们的生命意义同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