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沧海一周文集最新章节!
5月23日,荆楚大地在一场喜雨的浸润后,显得格外清新。我们一行在当阳市政协副主席、市老区教育促进会会长李新华同志的带领下,赴十堰、襄阳考察革命传统教育和老区教育。
均州遗风烙校园丹江精神耀神州
经过近3个小时的奔波,我们来的此行的第一站,丹江口市实验小学。丹江人的热情和质朴让我们一扫旅途劳累。这是一所百年名校,53年前,为了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学校由古均州城搬迁到丹江口新校址,在一个15亩地的狭小空间里,容纳下近3000丹江儿女,走进校园,我的第一感觉是“挤”随着主人的介绍,我开始感受到这所学校的博大、包容以及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所承载的丰厚的文化。柯超校长,年近不惑,这位毕业于郧阳师专数学系的丹江汉子,在谈起自己的学校和家乡时,总是充满激情和自豪,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矗立在校门左侧的沧浪亭,成了柯超校长介绍的第一个景点,在古均州城外汉江边,有一处风景绝佳之地,名叫沧浪绿水,传说这就是当年孔子听歌之处,后来屈原流放汉北来到这里,因报国无门而仰天长啸,被一渔夫认出,有文为证: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1958年,丹江口水库建成,古均州没于库底,学校将沧浪亭复制在校园,虽偏安一偶,但亭前廊柱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两行鎏金大字时刻告诫人们,无论是风清气顺的时代还是浊浪滚滚的年代,我们都要保持高尚的人格、气节,时刻准备为民族的复兴而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正面的科技楼上“丹心献给祖国、江水送给北京、口碑留给自己”以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大幅励志标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丹江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领略了丹江人特有的奉献精神,50多年前的丹江口水库建设和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先后有70多万丹江儿女背井离乡,无私奉献出自己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曾经或即将被丹江水泽被的人们不应该忘记这些优秀的丹江儿女。
学校把古均州四城门“望岳门”、“拱辰门”、“夕照门”、“宗海门”的匾牌分别悬挂在四个楼梯口,教育学生世世代代不忘家乡不忘丹江水下那曾经辉煌华夏的古均州。楼梯间按照“家”、“国”、“天下”布局,悬挂着家乡、祖国、世界的名山秀水及风景名胜字画。文化长廊里有古均州八大景画卷、移民分布图;“孔子沧浪听歌”、“屈原流放汉北”、“霞客太和山记”、“朱棣大修武当”等十几个与古均州有关的著名历史故事制作成文字图片,张贴于校园内,一切“角落”都被合理利用,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踏进校园,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无形的神圣的德育殿堂,感受到浓厚的育人氛围。正是这浓厚的育人氛围,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教育学生传承历史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胸怀天下。
更值得一看的是,学校改进传统的升旗仪式,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与学生开展“同升一面旗,共育爱国心”的活动。每周一,学校邀请一个班的家长、一个市直单位的职工与全体师生一起参加升旗仪式活动。参加升旗的家长和单位结合行业实际,在庄严的国旗下发表讲话。如:卫生系统讲授卫生知识,交警大队宣讲交通安全,司法部门讲授知法守法,地震局讲授防震减灾专业的理论知识、详实的统计数字、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每次都受到深刻的教育。而今,参与这一活动的单位要提前预约。我们到访时,恰遇丹江口市科协与学校开展这一活动,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一处介绍均州八景的文化长廊里,我品味着一首散文槐荫古渡“我站在此岸,均州在彼岸。一棵千年的古槐,舒展着天然的凉棚深情地伸向对面的城池。一位白发银须的长者,手握长箫吹一曲清远的断肠人在天涯。历史的蛩音,从闪亮的槐叶上滑落,从浩淼的烟波上踏歌而来——古老的画卷,从暗褐的双桨里轻轻拨开,从撑起的圈圈水晕里层层铺展——就这样,一段勾沉的历史慢慢忆起,一段逝去的岁月悠悠拾捡。”文字是那样优雅而惆怅,甚是伤感,品读间,有人惊叹到:“柯校长,这不是我写的吗,您怎么将它搬到了学校?”寻声望去,是一位颇具气质的中年女性,赶忙过去攀谈,原来是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王馥君女士,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认为官员就是酒囊饭袋,没什么文化,女性尤为甚,可眼前的这位女士让我肃然起敬,随后的交谈中更让我感到王女士的知性,她对楚文化的认知,对诗歌与散文的研究,对摄影的探寻,对古均州的思考,让我这个曾经自诩“有点文化的人”自叹弗如,让我仰视。我思索着,学校的文化应该怎样挖掘,我们每一个官员,每一个教师应该怎样做一个有品位的文化人。
在水都丹江口吃过午饭,已是下午2点的光景,主人一路陪伴送我们到灵山武当,这是我第二次上武当山,下午4点30分,我们一行匆匆来到武当主峰天柱峰南侧琼台,索道管理处已经关门,为了不虚此行,我们和管理方反复“纠缠”对方答应开启索道送我们上去,但不承诺送我们下山。于是我们匆匆踏上上山的路。这一路感觉真爽,没有市井的喧闹,有的是一路清净、一路美景。登上天柱峰,我再次扯开嗓子高喊:武——当——,我来了!仿佛三年前的声音依然在山间回荡。熟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一路我们寻着在建的便道下山,疲劳与困窘一扫来时的英雄气。晚七点,我们终于赶上最后一趟车,回到武当镇,热情的主人早已迎候在宾馆,美酒佳肴间,多了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朋友,王馥君副主席一一介绍:武当山供电分公司党支部书记、省作协会员张静,一个文静的女才子,还有丹江口市部分摄影协会、作协的会员齐聚一堂,看到这么多的文化人,我感到诚惶诚恐,席间一位年近六旬的老者打听当阳的朋友,问有没有认识贺学明老先生的,我十分诧异,答话到:您认识贺老吗?对方答:我们是未见面的“老朋友。”老者自报姓名叫牛夺战,汉江集团退休职工,集邮作品经常参加水利部乃至全国的集邮展览并获奖;他喜欢摄影创作,一次次用相机的镜头对准祖国的大好河山,记录下一幕幕令人砰然心动的场景;他喜欢户外运动,经常骑着山地车漫游在青山绿水间;他喜欢乒乓球运动,常年坚持体育锻炼。他虽然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老人,但是他有中年人那样健壮的体格,有年轻人那样火热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用积极向上的、多姿多彩的、健康充实的退休生活,用自己浓浓的夕阳情怀,绘制了一幅彩霞满天的美丽画卷。山东人,和李新华副主席一样,父母南下,来到湖北安家。我急忙介绍:我是当阳邮协理事,是贺老的学生,并迅速拨打贺老电话,遗憾的是贺老无法联系,牛老先生讲:贺老虽未谋面,但长期给他寄送长坂坡集邮,十分感激,并希望得到关公邮票首发式的消息,我承诺一定转告贺老,第二天在襄州,接通贺老电话,将牛老先生的意识转达到贺老。
血流红染滚河水浩气长存华夏山
滔滔滚河,从鄂北枣阳直奔襄州,在枣阳、襄州、宜城三县交界处,孕育出曾经闻名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圣地张家集徐窝革命根据地。5月24日,乘着朝阳,我们来到襄州区张家集镇,好客的襄州人早已在镇口守望,走进张家集,感受到民风的纯朴,虽是破旧的街道崎岖不平,正在农忙的村民不时投来热情的目光,襄州区政协副主席汪必勇,张家集镇党委张书记一行在镇政府热情迎接。简单的品尝了老区人民的饭菜,驱车前往离集镇近20公里的徐窝小学。
在一座十分破旧的校舍前,我久久驻足。学校有三个教学班三十多名学生,四位年过五旬的教师,交谈中我充满疑惑,随便问道:“您们为什么能够这样坚守”一位容貌显然与实际年龄还要大的教师坦然回答:“为了徐窝的先烈们,我们选择留下,选择坚守。”学校太破烂,以至于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景色,但是进门处一尊雷锋塑像还是吸引了我,老师们讲,塑像是孩子们多年买废品的积累建造的,虽不是汉白玉,更没有青铜、不锈钢的精美,但还是孩子们的用心之作,全校师生都为之自豪,反观我们许多学校花大价钱购买江浙一带工艺厂机械化生产出来的校园雕塑,面对这质朴的不能再质朴的雷锋塑像,真有相形见拙之感。在破败不堪的校园里,我们竟看到一个精美的徐窝人民革命事迹陈列室,洁白的墙面,精致的玻璃展柜,喷塑的图片和一件件珍贵的实物,我细细品味着,感受着徐窝人民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敢为民族解放与独立献身的精神。张家集镇徐窝村是革命老区,从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开始,徐窝村先后有200多名烈士为国捐躯,黄火青、程克绳、余益庵、曾志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这里战斗过,现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襄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10月,省老区教育学会年会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学校充其量是一个教学点,但是,四名教师和三十多名学生多年坚守着这片热土,让我敬仰。展柜前,我俯瞰前高检检察长黄火青同志的亲笔题字,和陪同人员展开讨论,我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意义的话题:“如果我心怀叵测,肯定要对黄火青同志的真迹下手,”随行的襄州区领导坦然的说:“谁敢下手谁就是襄州的敌人,共和国的敌人。”谈笑间我深深感受到老区人民的质朴和徐窝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成果。
在徐窝革命烈士陵园,那高耸的烈士纪念碑,说不上精美,但让观者荡气回肠,襄阳区老区教育学会郭家忠会长向基地赠送两幅书法作品:“烈士英魂上九天,誓将马列主张宣。血流红染滚河水,浩气长存华夏山。”“革命精神代代播,为民致富建徐窝。锦旗高举小康奔,美丽山花烂漫多”让我驻足良久。
回到襄阳,已是傍晚,古隆中前,在当阳挂职副市长的朱述宝先生早已在那里等候,隆中也是第二次游览,但还是有不少新的发现,在古隆中接待处,我询问有没有相关题材的邮票邮品,十分可惜,未能如愿,晚上住宿樊城,我打开电脑,搜寻诸葛亮、襄阳题材的邮票,还真是弥补了白天的遗憾,2009年9月13日,世界上第一套会说话的邮票——唐诗三百首特种邮票在当时的襄樊市邮政局首发式。这是否也是一种创新,难怪襄阳能够在湖北经济圈稳居武汉以外的头把交椅。
尽忠报国英烈千秋
徐窝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景还在脑海萦绕,5月25日,我们驱车直奔宜城市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来拜谒这位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的民族之魂。
热情好客的宜城人给我们精心设计了这次考察学习的线路。宜城市政协副主席余大水是一个老教育,在教育局局长的位置上干了十年,年龄大我一岁的余副主席,仍然是那样精干,说起宜城,说起自己的家乡便滔滔不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张自忠将军纪念馆是一座古今结合、富有民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使用面积达720平方米。门楼两侧的花岗岩上分别镌刻着毛泽东、蒋中正当年题写的挽词“尽忠报国”、“英烈千秋”王任重同志题写的“张自忠将军纪念馆”的馆名匾额,悬挂在门楼的上额。馆内以红颜色为主,象征烈士的鲜血染就。两侧碑廊有20块石碑,仿刻着著名人士题写的挽词手迹,包括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徐悲鸿、茅盾等先贤。正面7间高大房屋,分6个部分展出将军的遗物、手迹、照片、地图300多件,充分展示了张上将艰难曲折的经历和从政治军风范。张自忠纪念馆建于1991年,张将军殉国50年之际,馆内以张自忠将军生平事迹陈列为主,辅助于名人题词碑刻展览。将军纪念馆对面是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较为全面、系统、真实地的反映了宜城市的革命斗争史。两馆均位于烈士陵园内,是省政府核定公布的省级纪念馆。随着讲解员的介绍,我仿佛看到大敌当前,张将军那视死如归,浩气冲天的伟岸气节。我想到当年在南京跪拜中山陵的情景,在将军的塑像前,深深的鞠下三躬,行前的匆忙竟然没有给将军带来一束鲜花。当然,我还是关心邮票邮品,在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前,我寻觅着,讲解员解释:此类物品问津者较少,不便开发。这是不是又是一种缺憾呢?文化的市场同样需要培育。
宜城人是精明的,更是仔细的,他们收集到张将军在当阳驻守时在赵家花楼民房设置的司令部的照片,张将军牺牲后灵柩运送到重庆的线路图,其中在当阳县城玉阳端直街停留供当阳人民瞻仰的图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值得我们思考、学习和借鉴。
宜城人的精明在后面的行程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参观完张将军纪念馆,主人将我们带到宜城市博物馆。宜城市博物馆主要陈列楚国车马陪葬坑,以罗家岗车马陪葬坑出土文物为主,辅以东汉以前各个时期的车子构造图,向观众展示了楚国车马陪葬的形制、葬式以历史上车子结构演变的轨迹。博物馆楚汉历史文物陈列分“玉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铜镜”、“兵器”五个部分,展出宜城境内出土的历史文物,较为清晰、形象地揭示了宜城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展示了历史上生活在宜城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对楚文化的发掘,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宜城人自豪自己是楚国的后裔,是凤文化的传承人,是楚国的故都。反思当阳,厚重的楚汉文化和三国文化,有些被我们怠慢了,其经济、社会、文化价值没有被很好的发掘,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宜城人把它的生活接待都进行了周密的谋划,出城十多里,我们来到宜城市梅缘农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司董事长、总经理方雪梅是襄阳市“女明星企业家”、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cctv“三农人物热门人物”、宜城市“十大女杰”、襄阳市“十大女杰”、中国创业“光辉之星”宜城市第四届人大代表、襄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拥有如此众多的头衔,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柔弱的女性,柔弱中透出几分灵性。在这个面积不到五十亩的现代化农业园中,基本实现无土化、立体化、设施化种植,电脑控制着水肥,为我们描绘出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品着现代农庄无污染高品质蔬菜、水果,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