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之辩

沉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沉冰文集最新章节!

      最近看到好多这样的新闻,某电影导演首次执导电视剧。其惊诧度不亚于看见某舞蹈家首次卖油条,这拨记者还真把它当成一事儿来说。电影和电视剧的高低贵贱真就这么明显?电影导演既然肯屈尊拍电视剧,那电视观众是否应该斋戒沐浴以示荣幸呢?我也惊诧,惊诧于记者们的煞有介事。设想一个习惯写条幅的书法家突然写了个横幅,是断不会上报纸的。

    都是名字惹的祸

    电视剧几乎伴随着电视的出现而出现。最开始的时候,电视剧是把戏剧拍成电视,把舞台艺术送进千家万户,以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因为是在电视上播放的剧,所以叫电视剧倒也恰如其分。时至今日,除了由导播在几个机位间现场切换的情景喜剧之外,电视剧基本上用电影手法拍摄,与戏剧越来越远。所谓“剧”几乎徒有其名。有人因电视剧和戏剧都叫“剧”就过分强调电视剧的戏剧性,恐怕不太合适。如果说电视剧和戏剧是近亲的话,电视剧和电影简直是同胞兄弟。他们除了一个用磁带拍摄,一个用胶片拍摄,客观上没有本质区别。

    电视剧主要在电视上播放“电视”只表明了它的传播方式,仅此而已。传播方式是手段,并不能决定它的性质。与电视剧名为本家的电视节目的运作方式显然与电视剧大异其道,它不可能脱离电视媒体——这个赖以生存的土壤。电视编导不拍电视剧,尽管它们都姓“电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在电视机前痴痴地等,于是碟片的发行、租售成为电视剧传播的重要渠道,而电影在此之前就从电影院中走出,在碟片中求生存了。电视剧与电影走上了同一条轨道。甚至在宣传模式上电视剧和电影也逐渐趋同,电视上可以看到电影的预告片,街头巷尾也可见到电视剧的宣传海报。由此可见,电视剧和电影都是兼具叙事和抒情,以叙事为主的艺术形式,皆属通俗文化。名称上的分野是个美丽的误会。尤其在中国“电视剧”甚至不如“电视电影”来得贴切。

    莫须有的差距

    第一次看电视电影的时候十分失望,这样苍白无力的画面哪像电影啊。电影胶片有与生俱来的颗粒感,这种胶片感使电影世界与现实世界拉开了距离,贴上了艺术的标签。可悲的是,一些电影粪土没给我们的眼睛带来美好的享受,画面肮脏混乱,我称这种行为为浪费胶片。

    同时在电视领域可喜的是,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以及电视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出色的影象,像古玩、白魂灵的画面就丝毫不逊色于电影。近年来“高清晰”技术的引入也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不得不承认电影的先天优势。大银幕上雄伟的全景在小荧屏上全无用武之地;如果一部电影有位认真负责的录音师,它的音效当然是电视剧无法企及的。可随着放映厅越来越小,电视荧屏越来越大,二者的差距正在缩小。而且家庭影院对待碟片应该是一视同仁的,它可没有电视剧、电影的门户之见。因此二者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创人员的用心程度。

    主创人员说,不是我们不想用心,是你们观众不用心。观众在看电视时的状态是这样的:大孩哭,小孩叫,有人打电话,有人做家务,还有人来回走动。电影则不同,开演后,大家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其实,创作者和观众是互动的,若是好片子,自然会吸引观众坐下来认真观赏,我们之所以心不在焉,是因为片子不足以让我们欲罢不能。同理,电影院里乏味的电影也会使人昏昏欲睡,比如英雄。导演的每一丝付出都会有观众记得,李少红、杨亚洲对作品的精雕细琢有目共睹。

    电视观众是个庞杂的群体,可不见得走进电影院的那一小撮人就比广大电视迷水平高。别说这拨观众没水平,我们是什么都不懂,(当然也不需要懂,我们不是创作者。再说,高深的理论不也产生于普通人的审美趣味吗?)可好歹还是分的。

    沉重的自由

    乱世佳人拍了上下集,虽然很经典,但还是没能满足影迷的需要,长度有限,在情节上不得不一删再删。电影红楼梦为再现经典,拍了八部,全国大概没几个人看全。而电视剧可以无限地连续下去,充分满足讲故事和看故事的人们的愿望,也使把长篇巨著搬上荧屏成为可能。开始我天真地以为这是好事,现在看来这种自由严重限制了电视剧的发展。摆脱了时间限制创作者变得随意。叙事不再精练,制作不再精良,表演不再细腻。长度加倍,精彩减半。有人曾把电视剧和电影比作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有一定道理。长篇小说的语言很难像千字美文那样洗练,由此我们可以谅解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的粗糙,而现实情况是,电视剧也没有像长篇小说那样展示波澜壮阔的生活,却像电影兑了水。

    如果大部分电视剧压缩一半的篇幅,整个电视剧的水准就会提升一大截。我们渴望长篇巨作,也渴望打磨得精致小巧的中短篇。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短更显示剧作家的功底。像相依年年、嫂娘那样,三集或八集打造一个精品,你做的到吗?

    改良的希望寄托于编剧。来看看有些电视剧编剧是什么人,豆腐块还没写顺溜就被赶鸭子上架写剧本,作品的质量可想而知。难怪有人拒绝承认电视剧编剧是剧作家。可叹一些真正的剧作家在写多了电视剧松散的剧本后,想写电影剧本却忘记如何起笔。

    比起电视剧,电影虽没有长度的自由,却有艺术、技术的自由。大量的资金全砸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技巧玩多了难免卖弄,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花活儿,华丽的外表下空空如也。与之相反,电视剧太平实、太呆板,太不花哨了。我们不仅需要视听享受,我们更需要精神愉悦。技巧的背后应体现人文关怀。反映家庭生活的韩剧平淡如水,它们制胜的法宝是蕴涵其中的人文内核。他们的电视剧才是真正关注人情,体察人性的。

    通俗的尊严

    再为电视剧辩护,它也难逃“快餐”的名头,哪怕拍得精致些,也会被称赞为有“电影感”我曾套用罪证的台词说,电视剧就是一场闹剧,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它是现代人填补精神空虚,医治心灵创伤的良药。它最重要的任务是娱乐大众。娱乐大众就是为人民服务。娱乐并非贬义,娱乐性与艺术性也不矛盾。像卓别林那样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发人深省那是大师,大师们永垂不朽。一些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有着平民的情趣与辛酸,所以收视率极高,而且它反映了普通人面对困境的无奈和挣扎,主题并不肤浅;激情燃烧的岁月勾起了一个时代的人们的怀旧情思,艺术上也经得起推敲。倒是电影一直自视清高,结果只能自娱自乐。有些电影还不如电视剧拿得出手。电视剧红楼梦就比电影红楼梦经典。做不到既好看又深刻别怪观众不买帐。

    电影音乐之声脍炙人口,在摄影方面也堪称典范;而同为奥斯卡得主的飞越疯人院就让我很不爽,深刻非得以沉闷和压抑为代价吗?据说侯孝贤大师的片子用四倍快放还不到正常影片的节奏,成心不让人看下去,那就作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吧。

    电视剧是电影艺术走下神坛、走向大众的产物,但平民化不等于庸俗化。愈是朴实无华,愈能显出创作者的基本功。誓言无声完全可以用电影理论去分析,而且它的技巧、手法用得不着痕迹,不令人生厌。

    平民化是贴近百姓生活,尊重观众的感受。电影人似乎一向不大考虑观众的接受能力,常以艺术的名义把片子拍得阴暗污秽。精品赏析讨论天下粮仓那期,一些嘉宾也谈到插筷而死的场面可能影响观众食欲的问题。对于此观点我是部分赞同的,因为我属接受能力较差的观众,看到这类镜头通常会闭眼。

    当然我也不愿看到创作者因此束手束脚,过分考虑他人的意见。如果观众要什么给什么,作品一定会流于平庸,这也是愚弄观众、对观众不负责任的表现。创作不应跟着观众走,而应让观众从作品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粗制滥造使电视剧迅速地由通俗滑向庸俗,由娱乐沦为搞笑。当笑需要搞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娱乐也有底线,通俗也有尊严。

    敢问路在何方

    视协主席杨伟光发表过一篇讲话:电视剧呼唤大制作。我们需要大制作来撑门面,影视皆是如此,尤其是电视剧。可“大”只是一种类型、一条出路“大”不必然等于“好”誓言无声不是大片,可优秀之处不胜枚举。比起大制作,下大工夫,花大力气显得更重要。电视剧呼唤精品。

    国外大片看多了,观众觉得还不如描述平民生活的国产电视剧亲切温暖。这类题材是电视剧的强项。小人物、小事件,拍,容易;拍出诗意和深度,难。姜文对杨亚洲说,大片我敢拍,你那空镜子我拍不了。如何扬长避短在此领域有所作为值得考虑。我不希望像韩剧那样絮絮叨叨,那种拍法也太“电视剧”了。只希望我们的电视剧也能有几句人家那样经典的对白,也能关心一下普通人的欢喜哀愁。也不希望像韩剧那样拍一截播一截,拍摄时受到观众反馈的干扰,会影响整体构思。

    要拍警匪片或古装片大家都拍是市场幼稚的表现。随着观众口味的日趋成熟,影视可考虑类型上的多元化,比如散文化。那山那人那狗是比较少见的散文化的片子,在国内并不吃香,直到在日本热映才引起国内的广泛关注,可见部分国人不光素质有问题,心态也不正常,崇洋媚外。南行记那样淡化情节的电视剧更是凤毛麟角。不过,影视有很大的商业性,恐怕没人敢做这个尝试。

    电视剧的商业性决定了它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因而太多的电视剧除了情节一无所有。可它不应仅仅满足于讲故事。一部分人开始使电视剧电影化。电视剧玉观音因电影式的场面调度广受好评。此时官方却出现了不良的导向,飞天奖只设编、导、演、摄影几个奖项,置美术、录音、作曲等重要工种于不顾,这会不会打击相关人士的积极性,令他们认为电视剧有个好故事就行了。这是个危险的趋势。牵手假如没有三宝的配乐,不知会黯淡多少。

    也有一部分人强调电视剧与电影的差异,主张电视剧创作应结合自身特点走出一条新路。他们认为电视剧是一集一集播的,应该集集有精彩以吸引眼球。天下粮仓中称水一节,虽在整部戏中占比重不大,可在一集当中用去相当篇幅,被认为不可取。现在很多电视台动辄五集连播,集与集的界限已经模糊,要是看碟的话,此说就更没有多大意义了。况且每集都给人“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不就成评书了吗。电视剧还讲求进入状态快。誓言无声是被作为整体构思的,有起承转合,但用好几集作序幕,是否会流失一些观众,值得商榷。

    拍电影的觉得拍电视的俗,看电影的觉得看电视的俗。雅俗本来就分得不那么清楚,就像电影和电视剧分不那么清楚一样。“俗人不避其俗或可谓雅,雅士炫耀其雅适足成俗。”都是革命工作,何必呢。

    电影,别拿自己太当回事;电视剧,别拿自己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