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豆棚闲话文集最新章节!
小时候的中秋节是很受欢迎的,不仅仅是能够吃到香甜的月饼,更主要的是享受那份赏月的乐趣。
大人们在院子里摆了桌子,上面放着水果和月饼,闻着浓郁的香味,孩子们垂涎欲滴,然而大人们却说,须供了月宫娘娘才能享用,于是,暂时咽下不时涌出的口水,凝望天上的月亮,欣赏那“一轮秋影转金波”就暂时忘记了吃,不时向大人提出许多的疑问:月亮上面都有什么山什么河?吴刚为什么要砍伐桂花树?嫦娥在月宫里面每天都干些什么?玉兔捣的什么药?桂花酒真的很好喝么?
大人们就把他们从爹妈那里听来的神话认真地给孩子们复述一遍,有关月亮的神话,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至今。
当听说了了冰盘似的月亮上面生活着对百姓充满爱心的嫦娥、为了获得仙术而伐桂的吴刚、舍身饲人的玉兔之后,脑海中升起了许多的旖丽的想法——长大了一定要飞到月宫里面,拜访拜访美丽的嫦娥仙子,喝上一杯吴刚酿就的桂花酒,在华丽缥缈的月宫里面游览一番,该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直到加加林从月球回来,人们虽然知道了月亮上面寸草不生,但是还是把那美丽的故事继续的讲给自己的下一代——从西汉的刘安开始一直讲了两千年,现在仍然继续演绎着
于是,每年的中秋夜,但凡月明风清,就会凝望着那皓魄当空宝镜升起,感悟那“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的惬意,感谢那清冷的月光赶走了夏日的暑热、感谢那静谧温柔的月亮驱赶了白日的喧嚣。凝睇着在云海中穿行的玉盘,听着秋虫的啁啾唧唧,就会在月光、树影、花香中消融自己的烦恼,心中于是一片宁静。
八月十五赏月,大概是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格外圆润格外明亮的缘故,人们带着敬仰肃穆的心情观赏月亮,就像贾雨村说的那样: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人们就觉得月亮可以帮助自己驱走病魔和灾祸、赐给自己幸福和欢乐,于是,在文人泼墨挥笔咏诵月亮的美丽、抒发自己的满腹情思的时候,更多的百姓们最朴实的表示敬仰的形式就是供月、拜月。
赏月最早的记录当在唐代,开元天宝遗事中有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太液池赏月的详细描述。甚至还有一个传说,说鄂州人羅公遠带着唐玄宗上到月宫,观赏仙女唱歌跳舞,热爱音律的玄宗回到人间后就凭借记忆谱写了霓裳羽衣曲,现在聆听这支乐曲,仍然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个传说既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又让人想入非非。
长大了,学习了天文知识,知道了因为八月中旬的月亮和地球的距离最近,所以这几天的月亮才又大又圆,这就使得古时候缺乏天文知识的人们对这一天的月亮充满了神往和崇拜,人们对于不解的东西总是非常敬仰,于是就有了供月、拜月之礼。少数民族还有跳月的习俗。
供月是阖家大小共同进行的活动,拜月则限于家中的女性。“拜新月、拜月不胜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从这阕拜月词中能感觉到女子面对明月祈求的是美容与幸福。大人拜月,孩子们大概对于玉兔更感兴趣,所以就拜兔:“蟾宫桂点静无尘,剪纸团如月满轮。别有无知小儿女,烧香罗拜兔儿神”而文人墨客则是以才情奉献,那一篇篇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不胜枚举的诗词,便是例证。
秦时明月汉时关。月亮还是那轮月亮,人间却是已经沧海桑田时光轮回。也许月亮见证了太多的烽火战乱朝代更替,悠悠的月光也已经淘洗了太多的战乱飞尘,所以才目空一切的永远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淡然、那样的水波不惊。任凭那李后主如何哭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任凭那唐明皇如何感叹“悠悠生死别经年”任凭那王建如何遐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任凭那苏轼如何惋惜“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也任凭那才子佳人花前月下私定终身、那农人月下耕耘稼穑,月亮还是那样默默地俯瞰大地,默默地把光亮从太阳那里借来为人们照亮一切。
在浩瀚如海的诵月诗词中,我喜欢两句来自不同诗人的两句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常圆。人海茫茫,人生苦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人的一生有痛苦也有欢乐,有坎坷也有坦途,所以人们不能总看到痛苦和失落,多想想一生中的高山流水、鸟语花香,多回顾身边的纯朴温馨、人间真情,那一颗心就会像十五的月亮一样,明亮、淡然、醇郁,芬芳,这时候的心境就像月光一样,温和地把柔柔的光芒普撒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