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的不仅仅是手艺

斗杓寒挂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斗杓寒挂文集最新章节!

      06年的某一天,与几个摄影爱好者到澳头村采风,我是带路的。

    澳头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流泻在村民的一颦一笑中,村中的小巷随处散现着与村民们息息相关的文物,历史的斑驳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几个摄影爱好者对澳头名士苏廷玉留下的摩崖石刻“鳌石”流连忘返,大石质地坚硬,在百年榕树的背景下,宛若悠闲的大鳌休憩于幽静的绿荫下,呈鳌状,因得名。“鳌石”二字筋骨铿锵,笔笔顿挫,字如书者,一样的品格高古。当他们举着“大炮”久久不能放下的时候,我拎着我的“傻瓜”羞于做拍摄状,只能在周边游荡,举目漫看。漫无目的中,领略了苏氏宗祠的别有一番韵味的独特风景。

    宗祠呈现出一派难得的古朴之气,虽年代已久,但在子孙们的维护下,仍然整洁,条理清晰。虽经历了风雨的侵刷,略显出黑褐之色,给人一种肃穆之感,但我们却能在其庄重里感受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岁月的沧桑感,仿佛一条延续的历史长河,源头在久远的华夏大地,尽头在绵长的中华民族子孙的胸怀里。

    最让我感慨的是宗祠装修上的手艺,细致处处处显现出匠心。宗祠外的飞檐亮壁的花饰很有特色,处处可见的巧匠心思,体现了艺术的不统一性,你不可能在壁上的花饰中找出完全相同的两种雕饰,工匠们的创造性体现得淋漓尽致。仔细一看,花饰全为已经废弃的碗、匙、钢砖、石料,打磨的工具一眼就可以看出是锤子、钳子之类的硬物,而非电能之类的工具,所以轮廓略显糙状。但其排列的图案样式繁多、颜色搭配成趣,手法百遍创新,工匠们独特的艺术气质会让你感叹。虽没有经过专业艺术院校的培训,我们仍然可以从他们四处可见的艺术作品中看出中国民间艺人手把手,面对面相传技艺的刻苦与人格的韧性。

    机器时代的快餐化与无差别化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本属于心灵深处的深刻情感与潜在个性,太多表面化、泛化的事物表面使很多人失去了传统的力量。我们可以从民间艺人修葺宗祠中的认真细致、挖掘心思读出他们对祖先的那种至高无上、充满神圣的敬意,那是一种现实的生活,也是一种精神的生活。他们对祖先的敬意在他们的一斧一凿、一眼一刀中无言而自然的流露出来,那是一种心灵深处的震撼与宁静。

    现在重修的很多宗祠纪录下了很重的工业时代痕迹,追求图案的绝对对称与一致,光滑与圆润,色彩的斑斓与大胆,样式的现代与新潮,使它们看起来更如现代文化的堆砌物,更有甚者融入了西方的元素,而失去了本原。这是一种自我的迷失,不但是情感的迷失,更是文化的迷失。

    我们不应该墨守陈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遗忘过去,那是一种历史情感与人文情感的缺失。我们不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