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播州之役

华盛文方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从答题开始成为全球首富最新章节!

    “好,第二次朝鲜之役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不过为师我还是有很多话要讲,要是不讲的话,一会儿说到天启帝朱由校的时代,有些背景你可能就不了解了。”

    “朝鲜之役一共持续了七年之久,最终以明朝和朝鲜两国胜利,RB的失败而告终。”

    “至于对这场战役的评价,为师我就不多说了,现在来说说朝鲜之役的影响。”

    “因为朝鲜之役的影响,明朝辽东精锐损失严重,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所以只能坐视努尔哈赤的后金力量日益强大。”

    “殊不知这一坐,就让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族,最终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

    “而朝鲜方面,因为连年战争,遭受了巨大损失,国势一蹶不振,只能依附明朝苟延残喘。”

    “而RB方面,在朝鲜之役中也元气大伤,丰臣秀吉的势力大打折扣,在后来的关原之战中被德川家康击败,最终被灭,RB自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丰臣秀吉想要征服远东的计划失败后,RB国内有些将领也在鼓吹这种计划,致使RB在对外扩张之后的三百年里,久盛不衰,日益猖獗。”

    “在这场战役的七年时间里,明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带来了一个之前已经讲到过了的严重后果,那就是辽东精锐被严重削弱。”

    “换句话说,就是军事实力大幅度下降了,而且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恢复,这也是之后的努尔哈赤为什么能在辽东迅速壮大的原因之一。”

    “根据户部给事中李应策统计的数据,远东原本配有九万五千人的兵额,朝鲜之役结束后,就只有四万人的兵额了。”

    “也就是说,经历了朝鲜之役后,短短的七年时间里,辽东兵力一下子就锐减了百分之六十。”

    “兵力不足,防守自然就变得非常薄弱起来,这恰恰为努尔哈赤提供了扩展势力的良好时机。”

    “蛰伏已久的蒙古人开始猖狂的骚扰明朝边境,不过更加直观的,还是努尔哈赤在建州建立后金最为明显。”

    “好,影响就说到这里,你只要知道因为朝鲜之役让明朝的军事实力大幅度下降,给了努尔哈赤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就可以了。”

    “万历三大征已经讲了两个了,现在来说说第三个,播州之役。”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和重庆的交接地带,山川险要,广袤千里,古时为未开发地区。”

    “在这里,先来说说背景,明朝在与各民族的关系上,曾经可以说是盛极一时。”

    “明成祖朱棣时期,北破元朝残余势力,南并安南少数民族,又招抚南洋诸国,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明朝在对待各民族的关系都是比较好的。”

    “到了明朝中期,因为国家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边疆常有战争发生,特别是跟西南少数民族的纷争持久不断。”

    “土司一词,你应该听说过吧?土司来源于元代,是元代统治者对于西南少数民族的附庸者,给予的一种称号。”

    “当然,那时候不叫土司,而是叫做宣慰司或者宣抚司,土司就是从这两个称号演变而来的。”

    “而明朝又继承了元朝的的部分制度,于洪武十五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云南设立布政使司,永乐十一年,明成祖朱棣在贵州也设立了布政使司。”

    “明朝用布政使司,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比如说,在比较落后的地区保留了元朝时期设置的土司制度,任命当地的少数民族的上层人物作为土司进行统治。”

    “好,说正事儿,唐朝末年,杨端设计击败了南诏的穆星天,之后被唐朝册封播州,官职世袭罔替。”

    “历经北宋南宋和元朝统治之后,洪武五年,首领杨锵投降,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播州宣慰司使。”

    “从杨锵开始,到后来的杨应龙,历经二十九代,杨家人世代统治播州,接受明朝皇帝的任命。”

    “到了万历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86年,朝鲜之役爆发的前两年,朱翊钧又赐杨应龙都指挥使的职位。”

    “之后成为播州的宣慰司使,其人嚣张跋扈,作恶多端,并且于万历十七年,也就是1589年,公开跟朝廷对着干。”

    “杨应龙作乱那年,正值朝鲜之役爆发,明朝将军事重心都放到了朝鲜半岛上去了,无暇顾及西南地区的杨应龙。”

    “这也给杨应龙创造了一些机会,比如说,一边向朝廷示好,一边又进攻四川贵州湖广的数十个城池和屯堡,滥杀无辜,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起初,杨应龙再西南也没闹出多大的动静,直到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开春,杨应龙和朝廷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注意,这是杨应龙和朝廷的第一次冲突,因为在这儿之前,朝廷根本没把杨应龙放在眼里,因此也就任他胡作非为。”

    “1593年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朝鲜之役已经快要结束了,而且明朝和RB有意议和,这让朝廷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杨应龙了。”

    “那一年,朝廷命令王继光,刘承司,还有郭成兵分三路,打算合围杨应龙部之后,直接歼灭。”

    “哎,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朝堂派出的这三个人,只有刘承司和郭成是武将,而王继光是个文臣。”

    “好!继续说,面对朝廷的围剿,杨应龙倒也不慌,他采取了声东击西的计策,以佯令约降为幌子,暗中却纠集士兵,冲击明军关卡。”

    “结果一路明军大败,死伤大半,而其他分兵而进的明军亦是无功而返。”

    “这个消息传到朝廷里后,朝野震惊啊,说杨应龙一个小小土司竟然击败了明军,正规军嘛,闻所未闻啊!”

    “于是王继光等人因此被撤职,朝廷也转变了对待杨应龙的态度,从快速围剿到择时进剿,接任王继光的官员更是想要招抚杨应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