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三国全史:全两册最新章节!
曹丕34岁继位,正是干事业的年龄。上天对他似乎也很眷顾,一切安排得都很好,只等他大展雄图了。
本来,他完全有条件成为汉武帝那样开创盛世的帝王,或者成为汉光武帝那样拨乱反正的名君,但几年过去了似乎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两个主要对手的实力不仅没有削弱,反而又更强大了,孙吴的长江防线始终无法逾越,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也重新焕发出生机,这让曹丕有点儿烦。心情郁闷,人就容易胡思乱想,早在黄初三年(222)冬天,曹丕突然下了一份诏书,给自己指定了寿陵。
曹丕选的寿陵在首阳山的东边,首阳山位于洛阳以北,为邙山的最高处,该山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北枕邙山、南望伊水和洛水,山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地,是墓葬的风水宝地,伯夷、叔齐当年耻食周粟隐居在此山采薇而食,死后也葬于此。
这一年曹丕才36岁,这么早就指定寿陵似有不祥之意。不仅如此,曹丕还另下了一份诏书,对自己的后事进行了详细安排,这份诏书仿照曹操当年的做法称为《终制》,曹丕回顾了历史上关于厚葬和薄葬的往事,认为现在保存比较好的帝王陵墓都是因为薄葬的缘故,所以下令自己死后要实行薄葬。
现在就安排后事,在大多数人看来肯定是太早了,这里面也许另有隐情,至于是什么也许只有曹丕本人最清楚,虽然著名术士朱建平以前预测过他会活到80岁,但曹丕也许并没有这个信心,一场夺嫡之争惊心动魄,中间几经反复,险些前功尽弃,让曹丕一次次感受到了大喜与大悲,凡是有过这样经历的人无不养成了多疑的性格,看什么都像阴谋诡计,看谁都不像好人,曹丕其实心很累。心累,活得就累,太累的人容易折寿,这大概是曹丕不为人知的事吧。
但是,寿陵都定下来了,就连棺材怎么漆都交代了,却还有一件更大的事没有明确,那就是太子。曹丕先后共有九个儿子,分别是:甄妃所生的曹叡,李贵人所生的曹协,潘淑妃所生的曹蕤,朱淑媛所生的曹鉴,仇昭仪所生的曹霖,徐姬所生的曹礼,苏姬所生的曹邕,张姬所生的曹贡,宋姬所生的曹俨。其中曹协、曹贡、曹鉴、曹俨先后早逝,目前有五个儿子在世。
曹叡是曹丕的嫡长子,小时候就很聪明,曹操生前最喜欢这个孙子,经常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朝中有宴会曹操也常把曹叡唤来,让他坐在近臣们之中,曹操曾高兴地对曹叡说:“从我到你,一共有三代人了!”曹叡特别好学,尤其专心于法理规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特别喜欢行政管理专业,这样的身世和天赋,无疑是接班的最佳人选,但曹丕对曹叡却很忌讳,原因是不喜欢他的母亲。
曹叡的生母是甄宓,本来深受曹丕宠爱,但曹丕是个移情很快的人,当太子后慢慢地宠爱现在的郭皇后等妃嫔,甄宓受到冷落,最后竟然被曹丕下令处死了,有的史书说她是受郭皇后谗害而死的,因为这个原因,曹丕当上皇帝后没有立曹叡为太子。
在剩下的四个儿子中曹丕最喜欢的是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一度有过立他为太子的想法,另外仇昭仪生的曹霖也深得曹丕喜欢,但是不是真的要立他们为太子,曹丕还拿不定主意。如果郭皇后有儿子,那曹叡也罢,曹礼、曹霖也罢都将与太子无缘了,可偏偏郭皇后没有儿子,这让曹丕很烦恼。
郭皇后登上皇后之位后倒也知道自矜持重,对永寿宫的卞太后也尽量恭顺,后宫里的各位贵人有什么过失,郭皇后还在曹丕面前替她们开脱说话,慢慢地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跟卞太后的关系处得也不错。郭皇后无子,曹叡的生母已故,曹丕就让曹叡认郭皇后为养母。曹叡生于建安九年(204),生母死时已经16岁了,很多事情瞒不过他,对于母亲的死曹叡心里常怅然不平。
但曹叡深知自己的处境,所以对郭皇后竭力事奉,一早一晚都要去郭皇后那里问安,这让郭皇后很满意。曹丕的心里还是有立曹叡为太子的想法,主要是废长立幼这样的事把大家弄怕了,前车之鉴太多,让曹丕不敢做出那样的决定,曹丕自己能接班也与长幼之序没有打乱有关。史书还提到一件事,说是它最后坚定了曹丕立曹叡为太子的决心。
根据史书的记载,有一次曹叡随父亲去射猎,看见了一只母鹿,曹丕将其射杀,这时又见一只小鹿,曹丕让曹叡射杀它。曹叡不忍动手,对父亲说:“陛下已经射杀了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杀他的儿子。”曹叡边说边哭,曹丕深为触动,于是放下了弓箭。这件事让曹丕重新打量了曹叡,觉得这个儿子才能更突出,于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黄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决定到许昌巡视。
镇守许昌的是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他把曹丕接进城里,在入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向坚固的许昌城南门竟然无故崩塌了,曹丕想到了几年前父亲在洛阳也遇到过同样的事,他觉得这是极为严重的事件,是一个凶兆,心里不安,决定不进城了。正值壮年的曹丕竟然因此有了心事,并且突然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了,于是回到了洛阳,从此一病不起。
4月,曹丕接到报告说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病逝了,这让他十分悲痛,他与夏侯尚最为要好,情同手足。5月,曹丕正式下诏册立曹叡为太子。5月16日,曹丕把曹真、陈群、司马懿叫到病床前,又把曹叡叫来,指着曹叡对大家说:“众位,请看清我的这个儿子,我死后由他继位,望众爱卿尽心辅佐!”
曹丕又对曹叡说:“有人如果在你面前对他们挑拨离间,一定不要轻易相信!”完了,还专门对后宫的事做了交代,命令后宫妃嫔中淑媛、昭仪以下的都遣送回家。就在这一天,魏文帝曹丕驾崩,享年40岁。
曹丕没有父亲的雄才大略,在位不到七年,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倒不是个无能之辈,他从小受到父亲的刻意培养,很小就能吟诗、骑马,又到军中锻炼,善剑术,也算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曹丕缺乏建树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生性偏狭,容易情绪化,爱憎过于分明,报恩报怨一目了然,没有其父的胸怀和气魄。
一个更重要原因是,他死得实在太早了,按照他父亲的天命,他至少还能再干20多年,如果是那样,后面的历史该如何书写就不好预料了。
但曹丕还是走了,走的时候一定带着深深的遗憾。曹丕走了,也扔下了一大堆未竟的事业和未了的心愿,他这一走,曹魏的事业该何去何从呢?
曹丕驾崩的地方是嘉福殿,下葬之前灵柩临时停放在崇华殿。
嘉福殿里的那一幕其实就是托孤,曹真、陈群和司马懿是曹丕临终前指定的托孤大臣。托孤,可以托给一个人,也可以同时托给几个人,或者像刘备那样给两个人托孤,但有正副之分。其实形式不重要,因为各有利弊。托付给一人容易形成权臣,造成主弱臣强;同时托给几个人又不容易形成核心,削弱了权力,也容易引发托孤大臣间的内斗。曹丕把曹叡现场托付给了三位重臣,但一般认为此次受托的大臣还有一位,那就是曹休,他当时身在扬州,一时间赶不来。
黄初七年(226年)5月,曹叡在洛阳继皇帝位,时年23岁。曹叡即后世所称魏明帝,为方便起见以下直接以魏明帝相称。新皇帝下诏,本年仍用黄初的年号,次年改年号为太和。
曹叡被立为太子其实还不到一个月时间,朝臣们对他居然并不熟悉,史书上说他一向深居宫中,不问政治,只专心读书,也不交结朝臣。朝臣们都想一睹新天子的风采,但曹叡仿佛仍沉浸在丧父的巨大悲痛中,一连几天都不召见大家。过了一阵,曹叡单独召见侍中刘晔,谈论了整整一天,知道消息的文武百官都在外面等着,因为大家都想知道新天子是什么样的人。刘晔从宫里出来,众人纷纷前来询问,刘晔对大家说:“当今天子可与秦始皇、汉武帝相比,只是气场稍微弱一些。”
曹叡是个有天赋的人,见解、才能都没有问题,在个人经历方面与汉武帝还真的有些相仿,只是汉武帝一直有生母陪伴而曹叡没有。长年读书思考让这个年轻人具备了丰富的学识,但在危如累卵的深宫中,他又不得不谨小慎微地事奉在父亲和养母跟前,让他做事更加严谨和沉稳,懂得如何忍耐,但也因此少了君王那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和自信。
按理说新帝继位后要马上着手新的人事布局,但曹叡丝毫没有这方面的动作。改元之后是大赦,这都是旧例,同时还下诏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太后。
这些,也都没有什么可说的。
紧接着曹叡提出尊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甄宓葬于邺县,曹叡特派司空王朗持节奉册前去致祭,用的是太牢之礼,又另外修建了专门用于祭祀的神庙。
有一部史书记载,甄宓死后曹丕先让李夫人带过曹叡一段时间,李夫人后来偷偷告诉曹叡,他的母亲是被诬陷致死的,下葬时没有大敛,披散着头发盖着脸,曹叡听了十分悲伤。还有一部史书说,甄宓下葬时不仅披发遮脸,而且嘴里还被人填满了谷糠,状况非常凄惨。曹叡知道这些后心里很难平静,继位后多次向郭太后询问母亲的死状,郭太后被逼无奈,对他说:“那些都是先帝的诏令,你为什么要来责问我?你作为人子,怎能向死去的父亲追仇?又怎么能为前母而枉杀后母呢?”
但是,曹叡的心结仍然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