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so,最快更新播情浪子文集最新章节!
红楼梦实在是一本充满疑惑的奇书,其中有一奇怪的现象就是僧道合一,僧和道往往同时出现,有时僧道间移形换影,一而二,二而一。下面试举数例。
第一回书中出现在青埂峰下初遇到女娃补天所遗石头的一僧一道,此僧道携石下世历练红尘,似乎和石头记的出处作者有关联,这一僧一道又似乎有所隐射;后来,又有读了石头记后把石头记改作情僧录的空空道人,而且他从此不信道而改信佛,把自己的名号改作了“情僧”这作何解释?空空道人易名情僧,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有人说“情僧”就是后来出家的贾宝玉,此说是否可信?若照此论,那宝玉出家当和尚前竟是做过道士吗?
第十二回书中,贾天祥命悬一丝之际,跛足道人来救,贾瑞却呼之菩萨,这也奇怪。菩萨是佛教中对信教修行的人达到一定层次后的称呼,哪里见过称道士为菩萨的。难道贾瑞病中连和尚道士都分不清了吗?若这样解释也无不可,但在最后一回书中却又有这僧道不分的现象,而且这黄腔是出自皇帝之口。
在红楼梦最后一回书中,明言贾宝玉出家是当了和尚,但皇帝却封了他一个“文妙真人”的道号。这作何解释?这皇帝也分不清僧道吗?奈何以道号封一个和尚,这也不通得很。这写书的人不是明摆着有意讽刺这皇帝是糊涂蛋吗。倘若从书中推理,当时皇帝不知道宝玉的出家是当了和尚还是道士,只知道宝玉确实是出家了,他便臆断是当了道士;但这样的假设也不通,皇帝不知道宝玉出家是当了和尚,难道续书的高鹗也不知道这“文妙真人”的道号用来封一个和尚是不通的吗?倘若这是续书者高鹗的有意为之,这又回到了前文所说的作者有意塑造一个僧道不分的糊涂皇帝上来,但这样的文心匠意恐怕不是续书者高鹗所敢和所能有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就是一个大问题。
再者,在秦可卿死后,超度她的有道士,也有和尚,和尚道士一起作法,这是怎么说?烧符念咒的有,敲钹诵经的有,谁见过这奇怪热闹场面?自古僧道不合流,书中这些僧道不分的描写实在有违常理。
最后,妙玉带发修行的居所是铁槛寺,而书中说得明白,妙玉是带发修行的道姑,但她却住在和尚的修行场所“寺”中,这又做何解释。道姑的修行道场应该是观,女尼的道场应该是庵;比如常来贾府要月例银子的老尼姑就住在水月庵。在古代,即使是女僧尼,也不会住在寺中,寺是男僧人的居所,女尼只能是住在庵里。古代是严禁男女僧尼混住在一个场所的;当然,这样的规矩到了近现代,已经完全被打破。
以上所举数例,若解释为雪芹未及剔除瑕疵而其已仙逝,但却又似乎不通,因高鹗续书也有此僧道不分和僧道合一的现象,若是瑕疵,高鹗续书本有机会修正。但又如何解释这一僧道合一的奇怪现象和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这是个闷葫芦,姑且只能猜一猜了,至于猜中几分,不好说。
在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儒释道三家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源头。此三家之说在历史的进程中此消彼长,不断的融合,不断的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到了清朝的康熙以后,三教互相融合的趋势更明显。同时,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收揽民心,大加利用宗教的手段麻痹人,一方面执行儒家的科举制度,牢笼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又用宗教的手段麻痹普通百姓。对于没有多少知识的普通百姓来说,宗教的麻痹手段是最有效的。所以在清朝的康雍乾三朝以来,道教和佛教比较发达,二教在政治经济上都有自己的地盘,和儒学有相抗衡的趋势。同时在佛教和道教间也有竞争,谁强谁弱,就要看当时的皇帝是信奉佛教还是道教了。儒学那是国策,不会动摇;至于佛道之间,谁强谁弱,谁是正统的国教,总是随着最高统治者的信奉好恶而摇摆不定,最后在民间造成的就是僧道合一,僧道并行,甚至僧道不分的现象。而红楼梦的作者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他笔下的僧道合一也成为通常的事实。至于说他把皇帝写得分不清僧道,是不是含有对当时的宗教政策的不满或讽刺?但这只是一种猜想。
在如今的民俗中,僧道合一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僧道的影响大有超过儒家的趋势。在古代,儒学是谋富贵的敲门砖,但到了近现代,新学一出来,大家都只谈市场经济了,儒学成了被抛弃的臭老九,反而是僧道以宗教的形式存活了下来,尤其是佛教,大有再度辉煌和独霸宇宙的态势。
佛道二教对民俗的影响深远,其和儒家的相互融合态势也在加强。比如关公,儒家也供奉,佛家也供奉,道家也供奉。再比如现今的许多农村,过年过节都要祭祀祖先,堂上挂着的是“天地国君师位”供奉着的却是观音;大门上呢,贴着的又是驱鬼的钟馗。这可谓是三教合一的最好体现。人们不管是那一教的神或菩萨,只要管用,能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安慰,人们就信它。儒释道三教在文化上的界限正在逐步的淡化。
另外,再从如今的许多寺庙男女僧尼混居而共修善果的情形看,佛教本身也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任何一种宗教或文化学说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调整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从这点上说,宗教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雪芹笔下的僧道合一也正是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及时代特征的写照,并非作者乱道胡说。
诗曰:
僧道合一实难解
放得下时便是仙
人生易度数十载
转眼沧海变桑田
2009年5月29日